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唐宪宗

移除 3,907 位元組, 5 年前
修飾語句 維護清理 增加或調整分類
''' 代皇帝宪宗李纯'''({{bd|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catIdx=L李纯}}),原名'''李淳''',[[唐 宪宗]] 一般指李纯第14代[[ 皇帝]] 唐宪宗除去[[武则天]] 以外 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805 ,805 年—820年在位 ),初名李淳 。唐 朝第十一位皇帝 憲宗透過[[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協助 迫使父親[[ 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早年被封为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 ]]讓位予自己 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 “'''[[永貞內禪]]'''” 李纯 即位 励精图治 曾一度討平不服朝廷的[[藩鎮]] 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 短暫終結[[ 的巨大成果 鎮割據]] ,重 新[[統一 央政府的威望 國]] ,史 '''[[ 元和中 興]]''' 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纯于大明宫的中和殿驾崩,享年四十三岁 也因此成為唐朝繼[[1唐太宗] 在位十五年。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 ]、[[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相當高的 皇帝 ,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概述内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2] )人物关系
== 纠错生平 =====身世===[[唐代宗]][[大曆]]十三年(778年)陰曆二月十四日,李淳(唐憲宗)在長安之[[東內]]([[大明宫]])內出生。
本 名 李纯 别 称 李淳、 當时的皇帝是曾祖父 所处时代 ,祖父[[ 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长安 出生时间 778年 去世时间 820年 主要成就 改革弊政 德宗]]为[[皇太子]]。父[[唐顺宗]]为[[郡王]] 开创元和中兴 母為[[莊憲皇后]]王氏 平定藩镇 年 号 为妾室。 ===封為郡王===[[貞 和 庙 号 ( 宪宗 谥 号 唐章武帝 陵 墓 景陵 在位时间 公元805年8月登基(在位15 朝)|貞元]]四年(788 年) 朝 代 唐朝目录1 ,封為'''''生平经历广陵郡王'''▪ 幼时经历▪ 登基前后▪ 削平藩镇▪ 前明 [[貞元 (唐朝)|貞元]]九年(793年)十一月丁卯,纳妃[[懿安皇 ▪ 去世2 为政举措▪ 政 |郭氏]]<ref>《[[资 通鉴]]·唐纪五十·卷第二百三十四》</ref>。同年,长子[[惠昭太子|李宁]]出生。 ▪ 经济▪ 军事3 历史评价===永貞內禪===4 轶事典故5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父 属成员▪ 祖辈▪ 后妃▪ 子女6 史籍记载7 影视形象生平经历编辑幼时经历 [[唐顺宗]]繼位, 题跋像唐宪 重用[[王叔文]]、[[韋執誼]]、[[柳 题跋像 元]]、[3[劉禹錫]李纯原名李淳 ]等官員 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大历十三年 [[ 月十四日(778年3月17日)生在长安宫中。 王八司馬|王叔文集團]]试图进行[[4永貞改革]] 李纯出生时 正是皇曾祖 抑制宦官勢力。 但當時 李豫 有[[中風]]、[[癱瘓]] 晚年 情況 他出生 不滿改革 第二年,祖父德宗李适即位,父亲李诵被立为太子。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 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人聯合[[劍南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等[[外藩]] 怎么在我的怀里?” 迫使唐順宗立 纯道:“我是第三天 淳為太 。”唐德宗惊奇并且喜欢他。 ,改名[[5李純] 作为当时皇上的长孙 ],七月 按照祖、父、 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 [[監國]]。八月 俱文珍 很契合实际 迫[[唐順宗]]退位为[[上皇]] 李适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 傳位予長子唐憲宗,史稱[[永貞內禪]]。王叔文等[[二王八司馬]]皆被貶謫 。  李纯自幼遭遇战乱 元和元年正月,[[上皇]]駕崩 他自身的家庭关系也很有些混乱 官方說法為病死 他的母亲王氏曾 [[野史]]影射順宗 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 祖父李适收养为子。李纯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有些 宦官[[謀殺]]而死,可見於[[唐人傳 特。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李纯娶了郭氏为妻 ]]《[[辛公平上仙記]]》 郭氏  ===在位生涯===唐宪宗继位后 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 決心“以法度裁制藩鎮”<ref>《資治通鑑》卷237</ref> 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 开始对[[藩鎮割據|割据的藩镇]]开展 了一 出《打金枝》的戏剧 系列战争 流传很广。郭氏由于母亲是唐代宗长女 他在继位的次年就开始对西川节度副使[[刘辟 (唐朝)|刘闢]]开战获胜 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李诵是表姑侄 同年[[夏綏節度使|夏綏軍]][[留後]][[杨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权,宪宗也征討他 郭氏就长了李纯一辈 惠琳败死 或者说,论辈分  元和二年(807年) 讨伐[[鎮海軍節度使]][[ 纯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辈 錡]] 他们成婚后  元和七年(812年) 李诵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 [[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田兴]]歸服唐朝 同年他开始 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 抗拒唐朝 宠爱。李纯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 [[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作战 因为 但没有能够获胜 (795 (815 年) 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 到元和十二年(817 ,郭氏就生了儿子 )唐鄧節度使[[ 宥,他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愬]]平定了淮西[[吳元濟]]的叛乱 登基前后 和十三 (788 (818 年) 六月,11岁的 ,發五道兵討[[淄青節度使]][[ 纯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師道]] 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 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 平定後 权勾当军 政事 所有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歸服唐朝。唐朝出現短暫統一 [6] 即代理监国之任 “至是盡遵朝廷約束 八月四日,李纯得顺宗李诵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 ”<ref>《資治通鑑》卷241</ref>史稱“'''[[元和中兴]]'''” [7]   李纯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 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 憲宗遣使往[[鳳翔府|鳳翔]]迎[[ 卷” 迦牟尼|釋迦牟尼佛]][[舍利|遺骨]]入宮供奉 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 [[刑部侍郎]][[韩愈]]上「論佛骨表」勸諫 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他提高宰相的权威 言語[[大不敬|不敬]] 平定藩镇的叛乱 皇帝大怒 致使“中外咸理 差點[[處死]]了韓愈 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 不過最後只將韓貶为[[8潮州府|潮州] 削平藩镇根据历 ][[刺 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著 ]]。這次迎佛骨陣容浩大, 唐代藩镇研究 [[資治通鑒]] 載“中使迎佛骨至京師 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 上留禁中三日 绝大部分藩镇 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 割据 及。有謁戶充施者 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 燃香燒頂供養者。” == 暴斃疑雲 ==宪宗的[[帝位]]是由宦官擁立的 但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 因此宪宗重用宦官 “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 情” 队中许多将領與[[監軍]]由宦官担任 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 有些宦官拥有很高的军权,但宪宗對宦官亦不優待,其晚年好[[长生不老]] 乱时才开始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術,多服[[9金丹] ],“日加躁渴”<ref>舊唐書- 元和元年(806年) 卷一十六</ref> 李纯刚刚即位 性情暴躁易怒 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 動輒責罰左右[[黃門]],宦官們不堪[[鞭笞]] 宪宗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刘辟屡战屡败  元和十五年(820年)陰曆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卒 最后彻底溃败 据说是 俘,被送到长安斩首。 宦官內常侍[[8陈弘志] ]和[[王守澄]]合謀毒死<ref>黄永年 元和 九年(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 后期党争与宪宗之 </ref>。享年42岁 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 在位15年 自掌兵权。 [[谥号|谥]]'''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 (唐 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继又举兵叛乱,威胁东都。元和十年(815 )|大中]]三 )正月 李纯决定对淮西用兵 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淮西节度使驻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 <br /> 王夫之在其《[[讀通鑑論]]》 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李纯对其用兵,正 推理认为宪宗之暴毙实则 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 郭氏(穆宗生母)与[[8唐穆宗|穆宗] 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 ]纵逆之所为<ref>王夫之《读通鉴论》二十五卷唐宪宗18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 “考诸稗官之传记 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 宣宗既立 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 追宪宗之雠 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 郭氏迫欲坠楼 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 弑逆之迹,暴露于论定之后,则宪宗之贼 李纯命自愿亲赴前线的裴度 非郭氏、穆宗而谁哉?衅之所自生,则惟承璀惑主 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 易储 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 故激而生变,郭钊所云俟之者 大举进攻吴元济 正俟此一日也 九月,李愬军首先攻破蔡州 穆宗以适长嗣统,逆出秘密 败淮西军 臣不敢言,史臣不敢述,而苟且涂饰;”</ref> 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8] 吴元济败死,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又举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宪宗调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庄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淄、青、江州地被唐朝廷平定。 [10]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李纯以韩弘守司徒,兼中书令,另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充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李师道有功,李纯以其兼侍中。他为了向宪宗李纯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8] 以上情况,都说明宪宗在削弱藩镇势力,加强朝廷集权方面是有显著成绩的。 [8] 前明后暗李纯先后李纯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他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平定了四川节使度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藩镇,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并且使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但是,在和藩镇的战争中,李纯又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增大。有的大臣劝说李纯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李纯还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侈。任用皇甫镈而罢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他还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元和十三年(818年),他下诏征求方士。皇甫博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山人,由他配制长生药。又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诤谏。李纯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裴度等奏言韩愈忠直,李纯才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次年,李纯开始服用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宦官集团又分为两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李恽为太子,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为太子。去世唐宪宗晚年遇到了太子的问题,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不论后宫还是朝堂,都形成了极强的势力,她的儿子李恒不即位是不行的,但宪宗不想被牵制,也不喜欢这个儿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暴死,郭妃集团主导了一切,李恒登基。纵观唐宪宗元和一朝,掌权的宦官全是宪宗的心腹,全是唐宪宗提拔上来的,宪宗的信任和威信是自己的绝对保障。等宪宗一死,元和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李恒(唐穆宗)的以外都尽数被诛灭。历史学家黄永年指出,唐朝宦官和皇帝的关系只是家奴和主子的关系,中晚唐宦官的所作所为,实际是家奴在参与皇室的内部纠纷,如同旧社会豪门大族里各房的奴婢分别帮助其主子争产业,而并非奴婢的权力真大到可以夺取整个大家族的家产。 [11] 为政举措编辑 == 政治參考文獻 == 唐宪宗将“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唐宪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