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子昭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子昭(约1856—1937)为川派知名琴家,[[四川]]崇庆县(今崇州市)人,后客居[[苏州]]等地。素有“宫廷第一琴师”美称,与九嶷派之杨宗稷,梅庵派之王宾鲁,皆一时之俊。李子昭擅琴外,还善绘画,工山水、梅花等。他于清晚期自四川成都来至北京后,数十年间以琴学大家而名满京华,并应召庆王府等处任专职琴师,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清王朝覆灭后,北方军阀乱政,李子昭转赴上海,适逢周冠九自英国伦敦侨居18年后归沪,当时有琴友查阜西进行招致,琴家在怡园雅集,为大兴琴学,弘扬交流,琴家倡议成立“今虞琴社”。并与苏沪琴界同仁发起筹建“今虞琴社”。苏州阊门外大马路172号周氏“觉梦庐”别业建成后,1936年3月1日“今虞琴社”在苏正式成立并举行首次琴会。卒于1937年。<ref>{{Cite Web|url=http://www.1guqin.com/gqbk/1479.html|title=古琴名家李子昭简|date=2018-03-29|website=復雅古琴網|accessdate=2020-03-29}}</ref>
==人物琴艺==
<p style="text-indent:2em;">怡园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集锦园”,又以琴、石、诗、画多有珍品,苏州的文人雅士聚集于此,品评琴棋书画,为古城苏州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怡园和过云楼如同艺术的殿堂,汇聚了众多文化名家、培育了众多文化新人。<BR>
<p style="text-indent:2em;">怡园琴会雅集久负盛名,始于顾承。顾承的琴学造诣深厚,过云楼藏有 苏东坡的“玉涧流泉”琴, 怡园有“坡仙琴馆”、“石听琴室”,都是为琴会而设,所以,优雅的琴会不断。 顾承之子 顾鹤逸与吴大、 陆廉夫、郑文焯、 吴昌硕、李子昭等创 怡园画集于园中。<BR>
<p style="text-indent:2em;">顾鹤逸亦精琴学。1919年8月,著名琴士叶璋伯移居苏州,与顾麟士相见恨晚,两人共议在怡园举行规模空前的琴会 。<ref>{{Cite Web|url=http://www.1guqin.com/gqbk/1479.html|title=古琴名家李子昭简|date=2018-03-29|website=復雅古琴網|accessdate=2020-03-29}}</ref>1919 。1919 年在苏州、上海连续召开了两次范围很广的琴会。一次由盐商叶希明主办,在苏州 怡园召开。这次集中了北京、长沙、扬州、上海、浙江、四川五省、十一地区的琴人,共三十二人,会期一天。会上有十五人演奏,会后综印了《 怡园会琴实记》,32位名家参加。会后,李子昭作《 怡园琴会图》长卷, 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 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另一次由盐商周庆云、报业史量才等人主办,在上海晨风庐召开,会期三天,两天演奏,一天座谈。会上散发了周庆云主综的《琴史续补》、《琴书存目》等书。会后留下琴人李子昭、昊浸阳、符华轩等与 郑觐文继续编辑《琴操存目》。 一九三六年李子昭(其中年最长)和查镇湖(阜西)、庄鉴澄(剑丞)、彭庆寿(祉卿)、周冠九、吴兰荪、郭同甫共同发起并成立“ 今虞琴社”。后该社享誉琴界及海内外。
==人物成就==
13,3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