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羥氯喹

增加 9,739 位元組, 4 年前
建立新條目
'''羥氯喹'''(英文名稱:Hydroxychloroquine、HCQ),一種以口服形式攝取的抗瘧疾類和4-氨基喹啉類藥物,羥氯喹的口服形式為硫酸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羥氯喹也可用於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狼瘡所導致的炎症。它也被用作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性治療。

==概述==
'''羥氯喹''',商用為必賴克瘻 (英語:Plaquenil) ,是一種以口服形式攝取的抗瘧疾類和4-氨基喹啉類藥物,羥氯喹的口服形式為硫酸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嘔吐,頭痛,視力變化和肌肉無力,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過敏反應[1]。它似乎在懷孕中是安全的,但尚未對此進行充分研究[2] 。羥氯喹也可用於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狼瘡所導致的炎症。羥氯喹與氯喹的區別為側鏈末端含羥基:其N-乙基的取代基被β-羥基化。
羥氯喹(HCQ)以Plaquenil等品牌出售,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類型的瘧疾的藥物。具體來說,它用於對氯喹敏感的瘧疾。其他用途包括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和皮膚卟啉症。它是通過口服的,也被用作[[2019年冠狀病毒|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性治療。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嘔吐,[[頭痛]],視力變化和肌肉無力。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過敏反應。儘管不能排除所有風險,但它仍然是妊娠期風濕病的治療方法。羥氯喹屬於抗瘧和4-氨基喹啉類藥物。

羥氯喹於1955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醫療。收錄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目錄,這是衛生系統中所需的最安全有效的藥物。截至2015年,用於類風濕關節炎或狼瘡的發展中國家的批發成本約為每月4.65美元。截至2020年,美國一個月的批發費用約為25美元。在英國,這一劑量使國家衛生服務局花費約5.15英鎊。2017年,它是美國處方次數最多的128種藥物,處方數量超過500萬。

==醫療用途==
羥氯喹治療瘧疾,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紅斑卟啉和Q熱。2014年,一項在48週內涉及120名患者的雙盲研究中質疑了其治療乾燥綜合徵的功效。羥氯喹被廣泛用於萊姆後關節炎的治療。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類似,它可能同時具有抗螺旋體活性和抗炎活性。

==禁忌症==
藥物標籤建議,不要對已知對4-氨基喹啉化合物過敏的人開處方羥氯喹。還有其他一系列禁忌症,如果患者患有某些心髒病,糖尿病,牛皮癬等,則需要謹慎。

==副作用==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度噁心,偶有胃痙攣和輕度腹瀉。最嚴重的不良影響會影響眼睛,即使停止使用羥氯喹後,仍會引起劑量相關性視網膜病變。對於急性瘧疾的短期治療,不良反應可能包括腹部絞痛,腹瀉,心臟問題,食慾下降,頭痛,噁心和嘔吐。

對於[[紅斑性狼瘡]]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長期治療,不良反應包括急性症狀,以及[[眼睛]]色素沉著改變,[[痤瘡]],[[貧血]],[[頭髮]]褪色,[[口]]和眼水泡,血液異常,抽搐,視力障礙,反射減弱,情緒變化,過度[[皮膚]]變色,聽力下降,[[蕁麻疹]],瘙癢,[[肝臟]]問題或肝功能衰竭,脫髮,肌肉麻痺,無力或萎縮,噩夢,[[牛皮癬]],閱讀困難症,[[耳鳴]],皮膚發炎和脫屑,皮疹,眩暈,體重減輕,偶爾還有尿失禁。羥氯喹會使現有的牛皮癬和卟啉症病例惡化。

兒童可能特別容易受到羥氯喹的不良影響。

===眼睛===
===氯喹視網膜病變===
最嚴重的副作用之一是視網膜病變(通常是長期使用)。每天服用400毫克或更少的羥氯喹的人的黃斑毒性風險通常可以忽略不計,而當某人服藥5年以上或累計劑量超過1000克時,該風險開始上升。使用此計算器,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出每日對眼睛毒性的最大安全劑量。累積劑量也可以從該計算器計算出來。黃斑毒性與總累積劑量而不是日劑量有關。當出現上述兩種危險因素之一時,建議即使沒有視覺症狀也要定期進行眼部篩查。

在眼睛的兩個不同區域可以看到羥基氯喹的毒性:[[眼角膜|角膜]]和黃斑。角膜可能受到無害的角膜黃褐斑或渦旋性角膜病的影響(相對普遍),其特徵在於呈螺旋狀的角膜上皮沉積物。這些變化與劑量無關,通常在停止羥氯喹後可逆。

黃斑改變可能很嚴重。晚期視網膜病變的特徵在於視力下降和早期受累時不存在的“牛眼”黃斑病變。

==過量==
由於吸收迅速,攝入後半小時內可能出現服用過量的症狀。過量的症狀包括抽搐,嗜睡,[[頭痛]],心臟問題或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和視力問題。

羥氯喹服用過量的報導很少,在英國醫學文獻中有7例以前的病例。在這種情況下,一名16歲的女孩攝入了200mg的羥氯喹,表現為心動過速(心率110次/分鐘),低血壓(收縮壓63 mm Hg),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傳導缺陷( ORS = 0.14毫秒)和低鉀血症(K = 2.1 meq / L)。治療包括靜脈推注和多巴胺,氧氣和鉀補充。通過毒理學測試確認了羥氯喹的存在。患者的低血壓在4.5小時內消失,血清鉀在24小時內穩定下來,心動過速在三天內逐漸降低。

==互動==
該藥物轉移到母乳中,孕婦或哺乳母親應謹慎使用。如果與改變肝功能的藥物以及金硫葡糖(Solganal),西咪替丁(塔加美特)或地高辛(Lanoxin)結合使用,應格外小心。 HCQ會增加青黴素的血漿濃度,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它增強了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降糖作用。建議改變劑量以預防嚴重的低[[血糖]]。抗酸劑可能會降低HCQ的吸收。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都拮抗羥氯喹的作用。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患者中,羥氯喹與溶血性貧血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在非洲人後裔中,這種風險可能較低。
具體地說,FDA羥氯喹的藥物標籤列出了以下藥物相互作用:

地高辛(其中可能導致血清地高辛水平升高)
胰島素或抗糖尿病藥(其中可能增強降糖治療的效果)
延長QT間隔的藥物和其他引起心律失常的藥物(因為羥氯喹延長QT間隔,如果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誘發心律失常的風險)
甲氟喹和其他已知可降低驚厥閾值的藥物(與其他已知可降低驚厥閾值的抗瘧藥合用可能會增加驚厥的風險)
抗癲癇藥(同時使用可能會削弱抗癲癇藥的活性)
甲氨蝶呤(未研究聯合使用,可能會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
環孢菌素(據報導,血漿環孢菌素水平升高會共同使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羥氯喹與氯喹具有相似的藥代動力學,可通過腎臟快速吸收和消除胃腸道。細胞色素P450酶(CYP2D6、2C8、3A4和3A5)將羥氯喹代謝為N-去乙基羥氯喹。

===藥效學===
抗瘧藥是親脂性的弱鹼,容易通過質膜。游離鹼形式在溶酶體(酸性細胞質囊泡)中積累,然後被質子化,從而導致溶酶體內的濃度比培養基高出1000倍。這將溶酶體的pH值從4增加到6。pH值的變化會導致溶酶體酸性蛋白酶的抑制,從而導致蛋白水解作用減弱。溶酶體中較高的pH值會導致細胞內加工,糖基化和蛋白質分泌減少,從而產生許多免疫和非免疫後果。這些作用被認為是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的原因,例如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吞噬作用和超氧化物的產生。HCQ是弱的雙質子鹼,可以穿過脂質細胞膜並優先濃縮在酸性細胞質囊泡中。這些囊泡在巨噬細胞或其他抗原呈遞細胞中的較高pH值限制了自身抗原性(任何)肽與隔室中的II類MHC分子的結合,以進行肽加載和/或隨後的加工,以及將肽-MHC複合物轉運至細胞膜。

===作用機理===
羥氯喹增加了抗原呈遞細胞的溶酶體pH。在炎症條件下,它會阻斷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PDC)上的Toll樣受體。[需要引證]羥氯喹通過減少TLR信號傳導而減少了樹突狀細胞的激活和炎症過程。Toll樣受體9(TLR 9)識別含DNA的免疫複合物並導致干擾素的產生,並使樹突狀細胞成熟並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從而減少了抗DNA的自身炎症過程。

2003年,描述了一種新的機制,其中羥氯喹抑制Toll樣受體(TLR)9家族受體的刺激。 TLR是微生物產品的細胞受體。

==品牌名稱==
它經常以硫酸鹽的形式出售,稱為硫酸羥氯喹。200毫克硫酸鹽等於155毫克鹼。

羥氯喹的商標名稱包括Plaquenil,Hydroquin,Axemal(印度),Dolquine,Quensyl和Quinoric。

==研究==
===新冠肺炎===
另請參閱:氯喹§COVID-19
韓國衛生當局已推薦羥基氯喹和氯喹用於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的實驗治療(COVID-19)。在細胞培養物中的體外研究表明,針對SARS-CoV-2,羥氯喹比氯喹更有效。2020年3月17日,意大利藥品管理局AIFA科學技術委員會就將氯喹和羥氯喹的標籤外用途用於治療COVID-19表示了贊成意見。

=視頻==
{{#ev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ev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ev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參考資料==
{{reflist}}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