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竹塹城

增加 4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mall>
''' 兩字類別'''     描述[[中華民國]][[國定古蹟]]<br>
''' 兩字別稱'''     描述[[淡水廳城]]、[[新竹市]]<br>
''' 三個字新竹之心'''    描述[[竹塹城歷史光廊]]與[[護城河]]<br>
''' 三個字文化地標'''    描述<br> '''四個字題'''  描述[[迎曦門]]與[[新竹之心]]<br> '''四個字題'''  描述<br> '''五個字題目''' 描述</small>
|}
</div>
==建城之始==
[[清朝]]治臺初期,為了避免流民造反,曾經禁止台灣建造石磚城,因此,竹塹城早期的雛型,是以種植竹圍的方式代替磚牆。雍正十一年(1733年)[[淡水海防廳]]從[[彰化縣城]]正式移來竹塹時,淡水同知[[徐治民]]在四週遍植 [[ 莿竹 ]] ,整個區域 [[ 呈圓形 ]] ,週長440丈(約1408公尺),有東、西、南、北四個門,為竹塹建城之始。
==歷史沿革==
===迎曦門===
*迎曦門(東門)是竹塹城僅存的城樓,位於[[新竹火車站]]沿中正路直行約400公尺處<ref name="臺灣的老火車站">{{cite book|author=戴震宇|title=《臺灣的老火車站》|year=2001|publisher=遠足文化|isbn=957304935X|pages=第27頁}}</ref>,為[[國定古蹟]]。而[[護城河 (新竹市)|護城河]]經過整治後,結合現代建築,現為具休憩功能的親水公園<ref>{{cite book|author=環輿資料庫採訪編輯|title=《桃竹苗》|year=2010|publisher=環輿|isbn=9789866825484|pages=第110頁}}</ref>。 *[[ 護城河 ]] 中有各種魚悠游水中,一旁的草地上也不時有 [[ 文化藝術表演 ]] 。城門為一幢二層樓的建築。城牆[[雉堞]]為燕子磚砌成,城樓下段為城座,以[[唐山石]]及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牆上鐫刻著時任署理[[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淡水撫民同知]][[李慎彝]]所題的「迎曦」二字。 * 上層城樓原為木構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簷]]為[[歇山頂|歇山重簷式]]建築,屋脊燕尾起翹,簷下懸掛著精雕[[吊筒]]。 * 城門門洞採半圓拱型的造型<ref name=":0" />。*迎曦門除了本身為古蹟之外,城前的廣場也於1999年<ref name="臺灣的老火車站"/>被時任[[新竹市長]][[蔡仁堅]]打造成[[新竹之心]],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露天市民廣場,贏得了[[2000年]][[台灣建築獎]]首獎與第二屆[[遠東建築獎]]首獎兩項建築獎。廣場設計成地上地下各一層的展演場所<ref name="臺灣的老火車站"/>,一般民眾皆可向政府申請,提供表演或發展文藝空間(例如樂團的發表、慈善的捐款活動、政府推展的文藝活動等),每隔周禮拜周末都有由[[頂尖音樂家族]]所舉辦的音樂表演。 * 其中 [[ 新竹之心 ]] 為圓環中心, [[ 竹塹城歷史光廊 ]] 將其與[[護城河 (新竹市)|護城河]]連接,讓人們了解竹塹城的由來。 * 除了在假日的夜晚都會有活動之外,平日的夜晚偶爾也會有提供一些休閒娛樂。近年來更用[[光雕]]的方式,將迎曦門與新竹之心打造為藝術作品,成為新竹的 [[ 文化象徵地標]]<ref name=":0" />  ==淡水廳築城案卷== [[淡水廳築城案卷]]聯名具呈的有[[鄭用錫]]、[[林長青]]、[[郭成金]]、[[鄭用鑑]]、[[溫斌元]]、[[林國寶]]、[[劉獻廷 (台灣)|劉獻廷]]、[[鄭廷珪]]、[[王奠邦]]、[[林茂堂]]、[[陳鳳鳴]]等其中除了竹塹在地主要的家族個人或舖戶代表外,[[板橋林家]]的[[林平侯]]與[[大龍峒陳家]]的[[陳維藻]]也聯名參與,可見竹塹之建城不僅關係城內百姓的身家性命,也牽涉到整個[[北臺灣]]社會與經濟之發展
==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
*賜進士出身誥授[[奉直大夫]]、候補[[知州]]、借補福建[[臺灣府]][[澎湖通判]]署[[臺防同知]]事、前[[連江縣]]知縣、充嘉慶丁卯癸酉丙子道光辛巳四科鄉試同考官,[[黃梅]][[蔣鏞]]書。
*賜進士出身敕授[[承德郎]]、福建臺灣府[[噶瑪蘭通判]]署[[淡水同知]]事、前[[臺灣縣 (1684年-1887年)|臺灣]][[晉江縣|晉江]][[沙縣]][[清流縣|清流]]等縣知縣、充嘉慶戊辰癸酉道光壬午三科鄉試同考官,[[威遠]][[李慎彝]]篆額。
 
==淡水廳築城案卷==
[[淡水廳築城案卷]]聯名具呈的有[[鄭用錫]]、[[林長青]]、[[郭成金]]、[[鄭用鑑]]、[[溫斌元]]、[[林國寶]]、[[劉獻廷 (台灣)|劉獻廷]]、[[鄭廷珪]]、[[王奠邦]]、[[林茂堂]]、[[陳鳳鳴]]等其中除了竹塹在地主要的家族個人或舖戶代表外,[[板橋林家]]的[[林平侯]]與[[大龍峒陳家]]的[[陳維藻]]也聯名參與,可見竹塹之建城不僅關係城內百姓的身家性命,也牽涉到整個[[北臺灣]]社會與經濟之發展。
==外部連結==
*[http://www.cwb.gov.tw/V6/observe/webcam/webcam_video_40.php 中央氣象局24H全天監視竹塹城即時影像]
*[http://disp.cc/b/215-1t7M 新竹的發展]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89puIJJTwc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0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番薯衛星電視台-在地文化 竹塹城<br> }}
</div>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zBAox47Kg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0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台灣旅遊】新竹市輕旅行★竹塹城事,好吃好玩 |短腿妃醬 }}
</div>
{{-}}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