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自由时报

增加 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87年9月,再度更名為《自由時報》,並開始積極往全國性報紙之規模發展。
*1989年,總部自[[新莊區|新莊]]遷至[[ 臺北| 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37號1樓,位於「聯邦商業大樓」。
*1992年舉辦「12週年回饋讀者,6000兩黃金大贈獎」,自此真正崛起,後兩年還有送驕車、送別墅等史無前例的抽獎活動,知名度幾乎壓倒傳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
*1995年起《自由時報》將贈報作為常規發行手段,據傳有時達總發行量30%(當時他報通常占1%至3%),當時臺灣唯一的媒體接觸率指標—SRT的媒體閱讀率大調查中,《自由時報》很快超過《聯合報》和《中國時報》。
*1999年8月末,《自由時報》開始在每週一至週五清晨,向[[ 臺北市]] 各[[高中]]、[[高職]]供應大量完整版的報紙,免費供應各校師生,由班級幹部於晨間拿教學日誌時帶回各教室,同時期還有同屬泛三重幫宏國集團的《[[大成報]]》也搭上順風車進入校園,類似行銷手法一般稱為「免費報」。這是臺灣報社首次使用「免費報」來提高「閱報率」。但大部份「免費報」的發送也僅止於公共場所由人力向不特定人派發,以校園為發放重點的較少。其後《[[中國時報]]》及《[[聯合報]]》也想以類似手法,在[[捷運]]車站外或學校贈送報紙提高閱報率。
===現況===
2015年11月28日,創辦人林榮三因肝腫瘤併發心肺衰竭於臺大醫院離世;2005年林榮三把《自由時報》交給次子林鴻邦以後,雖然淡出編務,但[[社論]]等內容仍要親自過目。
2017年7月1日,《自由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鄒景雯]] 升任總 [[ 編輯 ]] ,原總編輯胡文輝升任副社長。
2018年7月15日,文化週報改為刊在A15版,出刊1頁,生活週報恢復為週六和週日出刊。
246,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