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1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是一个 [[ 汉字 ]] ,读作cóng,本意是指古代一种 [[ 玉器 ]] 。该文字在《周礼·大宗伯》和《 [[ 仪礼·聘礼 ]] 》等 [[ 文献 ]] 均有记载。
琮是中国古代用于 [[ 祭祀 ]] 的玉质筒状物,最早的玉琮见于 [[ 安徽 ]][[ 潜山 市|潜山]] 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于祭地的玉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以圆璧祭天,以方琮祭地<ref>[https://www.sohu.com/a/249613428_100235032 琮式瓶脱胎于玉琮其外方内圆的特点,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搜狐,2018-08-23</ref>,《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 [[ ]] [[ ]] ,以黄琮礼 [[ ]] ,以 [[ 青圭 ]] 礼东方,以 [[ 赤璋 ]] 礼南方,以 [[ 白琥 ]] 礼西方,以 [[ 玄璜 ]] 礼北方”。
琮的外型状似笔筒,外型方内洞圆,至 [[ 乾隆 ]] 皇帝时期出土时都还无人晓得用途,乾隆自行考证认为是古人搬运重物用的配重品,还自行取名“杠头”并加装铜内胆作为笔筒和宫廷插花 [[ 花瓶 ]] ,直到乾隆去世90多年后才考证出是 [[ 礼器 ]] 琮。
==玉琮之王==
* [[ 新石器时代 ]][[ 良渚文化]]<ref>[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sj/u7ai4023666_K4.html 良渚文化又露脸了 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出现],东方网, 2015-5-28 </ref>(距今约5300~4000年)*高49.7厘米 上宽6.4厘米 下宽5.6厘米 [[ 山东 ]] 出土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一带,距今约5300~4000年左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对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测不下二十多种。《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浙江|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一带,距今约5300~4000年左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对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测不下二十多种。《[[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 这件玉琮呈碧绿色,玉材属于软玉系列的透闪石——阳起玉石,它的基本造型为方柱体,中心对穿大圆孔,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器身共分十九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戴冠人面或兽面神像,全器共有76 [[ 神像 ]] ,玉琮上端上部正中 [[ 阴线刻 ]] 日月纹,与山东 [[ 大汶口文化 ]] 晚期 [[ 莒县 ]] 凌阳河陶文相似,这种日月纹应该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 [[ 太阳 ]] [[ 月亮 ]] 的崇拜。琮外壁四面各有一道凹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也几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兽面纹的构图也基本相同。每两个转角的纹饰组合成完整的兽面,既生动且富有变化。现藏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参考文献==
112,5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