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錢思亮

增加 2,960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錢思亮'''({{bd|1908年|1月9日|1983年|9月15日|}}),字'''惠疇''',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祖籍浙江餘杭,化学家教育家…”
'''錢思亮'''({{bd|1908年|1月9日|1983年|9月15日|}}),字'''惠疇''',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祖籍浙江餘杭,[[化学家]]、[[教育家]],[[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学|北大]]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長、[[輔仁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委員、院士、院長。

==求學時期==
於[[河南省]]新野縣出生,其父[[錢鴻業]]出生杭州世家,曾為清朝監生,中華民國時期曾任大法官。錢思亮為家中獨子,因為腿疾,直到1918年才始就學,就讀北京第二十五初等小學三年級,1919年4月,改入[[天津]]私立第一小學,後又於9月改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高等小學,1922年6月畢業。1922年9月進入天津[[南開中學]],1927年6月畢業。

1927年考入[[清华大学|清華大學]]化學系,1931年獲清華大學理學院學士學位,並以[[庚子賠款]]獎學金,與[[吳大猷]]、[[張茲闓]]一同赴美,進入[[伊利諾大學]]化學系。1932年獲伊大理學[[碩士]]。1934年以畢業論文《具有旋光性之雙輪基質變成不旋光體之速度》獲得哲學[[博士]],並被推舉為Phi Beta Kappa名譽學會會員。

==大陸時期==

1934年8月返國後即獲聘為[[北京大学|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授普通化學。1937年[[北平]]淪陷後,錢思亮隨北京大學轉赴[[長沙]]臨時大學,為工學院化工學系教授。1938年4月再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聯大]]擔任化學系教授,授[[有機化學]]。1940年錢思亮父親錢鴻業在[[上海]]遇刺身亡,錢思亮回滬奔喪後無法再返昆明,便於上海化學藥物研究所擔任研究員,1945年8月,[[二戰]]結束,任經濟部化學工業處處長。至1946年又回到北大擔任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時期==
1948年因為戰亂,政府派專機將錢思亮及其家人由北平飛往[[南京]],隨即被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邀請任教而再遷至[[臺灣]],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就任臺大校長,延聘錢思亮為化學系教授及教務長,一度代理理學院院長,並於1950年11月代表臺大赴巴黎出席國際大學校長會議,促成與美[[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派二位醫學教授來台改良臺大醫學教育。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辭世,1951年2月由[[胡適]]推薦,行政院會議決議,任錢思亮接任校長一職。{{cn|同時並復任中國化學協會會長、中國科學振興學會理事長。|time-2015-07-15}}

===貢獻===
錢思亮在任內完成了台灣的大學[[聯招]]制度,替台灣高等教育選才訂定良好基礎。在台大20年校長任內,錢思亮在[[日本]]人的基礎上持續發展,維繫了台灣大學的龍頭地位,也是台大師生最懷念的校長之一。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