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二八和平公园

增加 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二二八和平公园 ''' ,原名为台北公园[1][2] ,后改称台北新公园,是一座位于 [[ 台湾 ]][[ 台北市 ]] 中正区的公园,北起襄阳路、南至凯达格兰大道、西为怀宁街、东为公园路,占地71,520平方米,邻近总统府、外交部、台北宾馆、台大医院等主要机关建筑。
==历史==
二二八和平公园范围内,过去在清治时期,除了光绪14年(1888年)落成的台北大天后宫(位于今国立台湾博物馆南侧水池)之外,其余地带皆为一片荒芜,未有太多开发。
二二八和平公园范围内,过去在清治时期,除了[[光绪]]14年(1888年)落成的台北大天后宫(位于今[[国立台湾博物馆]]南侧水池)之外,其余地带皆为一片荒芜,未有太多开发。 二次大战后 [[ 中华民国 ]] 于民国34年(1945年)接管台湾,民国36年(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发,当日下午大批愤怒群众冲入公园内的“台湾广播公司”厅舍(今台北二二八纪念馆),对外播音发出控诉,成为全台反抗活动蜂起的开端,之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之行政长官陈仪也多次于该电台透过广播向民众喊话,这一层与二二八事件的历史关联,在将近五十年后成为公园改名的缘由。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于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发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查缉私烟时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死伤,引起28(次)日的陈抗伤亡,更扩及后续台湾民众大规模反抗政府与攻占官署,本省人对外省人报复攻击, [[ 国民政府 ]] 派遣军队逮捕与镇压杀害台湾民众。此事件,造成民众大量的伤亡。
此事件亦称作“二二八大屠杀”[1] 、“二二八革命”[2](pp14-16) 、“二二八起义”、“二二八事变”、“二二八惨案”、“二二八民变”等。
==设施==
二二八和平公园内,除了位于北侧的“国立台湾博物馆”、位于中央的“二二八和平纪念碑”以及位于东南侧的“台北二二八纪念馆”外,还有自日治时期即辟建的露天音乐台、拱桥、造景池塘及绿地步道等;二二八纪念馆附近的中国式庭台楼阁则为战后新建。其中露天音乐台战后经扩大改建,成为半圆顶型舞台今貌,1970年代末期曾经成为民歌演唱的主要场所。
二二八和平公园内,除了位于北侧的“国立台湾博物馆”、位于中央的“二二八和平纪念碑”以及位于东南侧的“台北二二八纪念馆”外,还有自日治时期即辟建的露天[[音乐]]台、拱桥、造景池塘及绿地步道等;二二八纪念馆附近的中国式庭台楼阁则为战后新建。其中露天音乐台战后经扩大改建,成为半圆顶型舞台今貌,1970年代末期曾经成为[[民歌]]演唱的主要场所。 由于公园地理位置特殊,有着不同时代与政治环境下所“建设”的设施,还陈设了许多古迹、 [[ 文物 ]] 与艺术品。包括: *台湾最初使用的铁路[[蒸气机车]](腾云号与台铁九号)
*台湾最初使用的铁路蒸气机车(腾云号与台铁九号)
*立于清治时期,并在日治初期迁入公园内的急公好义坊、黄氏节孝坊与原台北府衙(今已不存)前的两座石狮
 
*拆除兴建于清治时期的台北大天后宫后,散落于公园内的柱珠
 
*日治中期,配合台湾放送协会台北放送局(今台北二二八纪念馆)兴筑于公园内,而设置的“放送亭”(广播亭)
 *原日治时期台湾神社之一对铜牛,现镇守襄阳路、馆前路口侧大门口。 [7] *四样于台东县成功镇麒麟遗址所发掘,属于约3,000年前“ [[ 巨石文化 ]] ”的石器时代遗物 *自台湾护国神社移来的铜马[8] *莲花池中间是中国庭台楼阁式样的“翠亨阁”,以纪念 [[孙中山| 孙逸仙 ]] ,四角则各有一座凉亭,内各有一位“开台先贤”的铜像,分别是 [[ 郑成功 ]] 的“大木亭”、 [[ 刘铭传 ]] 的“大潜亭”、丘逢甲的“沧*海亭”及连雅堂 的“剑花亭”。 * [[ 孔子 ]] 像与杏坛基座 
*二二八福德宫
248,5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