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常

增加 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太常 ''' ,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 [[ 汉景帝 ]] 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 [[ 西汉 ]] 初年名为太常, [[ 汉惠帝 ]] 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职责==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 [[ 祭祀 ]] 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 [[ 皇帝 ]] 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 [[ 汉武帝 ]] 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 [[ 太学 ]] )。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 [[ 太史 ]] 、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 [[ 礼仪 ]] 之官。
祭祀中,太常卿负责引导天子祭祀。 [1] 中祀以下的祭祀,可以由太常卿代表天子献祭。《开元礼》规定的吉凶宾军嘉礼如下:
===吉礼===
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
一、 [[ 冬至 ]] 祀昊天于圆丘。
  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
  四、季秋大享于明堂。
  五、 [[ 立春 ]] 祀青帝于东郊。
  六、立夏祀赤帝于南郊。
  七、季夏祀黄帝于南郊。
  八、 [[ 立秋 ]] 祀白帝于西郊。
  九、立冬祀黑帝于北郊。
  十一、春分祀朝日于东郊。
  十二、 [[ 秋分 ]] 祀夕月于西郊。
  十三、祀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
  十四、 [[ 夏至 ]] 祭皇地祇于方丘,后土同。
  十五、孟冬祭神州于北郊。
  十八、祭四海、四渎。
  十九、时享 [[ 太庙 ]]
  二十、祫享太庙。
  二十四、孟春吉亥享先农,耕籍。
  二十五、 [[ 皇后 ]] 季春吉巳享先蚕,亲桑。
  二十六、有司享先代帝王。
  三十、皇帝视学。
  三十一、 [[ 皇帝 ]] [[ 太子 ]] 释奠于孔宣父。
  三十二、国学释奠于孔宣父。
  五十四、六品以上春祠。
  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 [[ 寒食 ]] ,拜扫附。
===礼===
卜日礼,国有大祀、中祀应卜日者,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庙皆为大祀, [[ 日月星辰 ]] 、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公、诸太子庙、并为中祀,应卜日。及册命大事,加元服、纳后、巡狩、亲征封禅、太子纳妃。
251,6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