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357
次編輯
變更
内阁总理大臣
,创建页面,内容为“内阁总理大臣是清朝末期内阁的首长,设置于1911年5月,清廷将军机处与大学士内阁废除,不再以军机大臣执掌政事,效法明…”
内阁总理大臣是清朝末期内阁的首长,设置于1911年5月,清廷将军机处与大学士内阁废除,不再以军机大臣执掌政事,效法明治维新的日本改设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与诸大臣组织责任内阁。唯多半为皇族或满洲人士,不得民望。
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廷不得已,只好在11月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以便讨伐革命党人。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换取利益,而革命党人亦认为袁是能领导中国的有力领导人,遂行谋定,是为南北议和。不久,袁与北洋诸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宣统帝宣布退位,大清被中华民国取代,原内阁总理大臣的功能则被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取代。
1917年张勋统兵拥宣统帝即位,发动复辟事件,自命为“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事件不久即被讨伐而结束。
== 歷任內閣總理大臣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90%;"
! 任別 !! 內閣 !! 姓名 !! 就任日期 !! 离任日期 !! 附注
|- align=center
| 1 || {{nowrap|[[慶親王內閣]]}}||{{nowrap|[[奕劻|慶親王奕劻]]}}<br />||1911年5月8日<br>{{nowrap|清宣統三年4月10日}}||1911年11月16日<br>{{nowrap|清宣統三年9月26日}}
|align=left|清政府發佈內閣官制與任命總理、諸大臣。過半為清[[宗室]]([[皇族]])與[[满族|滿人]],被譏嘲為「皇族內閣」。[[君主立宪制|君主立憲]]派、輿論對此多感失望,甚至不滿,認為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憲政,乃逐漸同情、傾向[[革命]],使滿人垮臺。
|- align=center
| 2 ||[[袁世凯内阁]]||[[袁世凯|袁世凱]]<br />||1911年11月16日<br>清宣統三年9月26日||1912年2月12日<br>清宣統三年12月27日
|align=left|1911年12月29日(清宣統三年11月10日),南方十七[[行省]]選出[[孫文]]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清宣統三年11月13日)在[[江蘇省 (清)|江蘇省]][[江宁府|江寧府]](今[[南京市|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文就任。1月25日(清宣統三年12月7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同年2月12日(清宣統三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室遜位,清政府垮臺(大清帝國滅亡)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繼任總統,南京臨時政府將內閣總理大臣改成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 align=center
|-||[[張勳內閣]]||[[張勳]]<br />||1917年7月1日<br>清宣統九年5月13日||1917年7月12日<br>清宣統九年5月24日
|align=left|頭銜為「政務總長」兼「議政大臣」,至7月12日(清宣統九年5月24日)「討逆軍」攻入[[北京]],溥儀批准張勳辭職,並宣佈退位。張勳逃進荷蘭使館,轉至天津[[租界]],復辟結束。
|}
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廷不得已,只好在11月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以便讨伐革命党人。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换取利益,而革命党人亦认为袁是能领导中国的有力领导人,遂行谋定,是为南北议和。不久,袁与北洋诸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宣统帝宣布退位,大清被中华民国取代,原内阁总理大臣的功能则被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取代。
1917年张勋统兵拥宣统帝即位,发动复辟事件,自命为“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事件不久即被讨伐而结束。
== 歷任內閣總理大臣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90%;"
! 任別 !! 內閣 !! 姓名 !! 就任日期 !! 离任日期 !! 附注
|- align=center
| 1 || {{nowrap|[[慶親王內閣]]}}||{{nowrap|[[奕劻|慶親王奕劻]]}}<br />||1911年5月8日<br>{{nowrap|清宣統三年4月10日}}||1911年11月16日<br>{{nowrap|清宣統三年9月26日}}
|align=left|清政府發佈內閣官制與任命總理、諸大臣。過半為清[[宗室]]([[皇族]])與[[满族|滿人]],被譏嘲為「皇族內閣」。[[君主立宪制|君主立憲]]派、輿論對此多感失望,甚至不滿,認為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憲政,乃逐漸同情、傾向[[革命]],使滿人垮臺。
|- align=center
| 2 ||[[袁世凯内阁]]||[[袁世凯|袁世凱]]<br />||1911年11月16日<br>清宣統三年9月26日||1912年2月12日<br>清宣統三年12月27日
|align=left|1911年12月29日(清宣統三年11月10日),南方十七[[行省]]選出[[孫文]]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清宣統三年11月13日)在[[江蘇省 (清)|江蘇省]][[江宁府|江寧府]](今[[南京市|南京]])宣佈民國成立,孫文就任。1月25日(清宣統三年12月7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同年2月12日(清宣統三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室遜位,清政府垮臺(大清帝國滅亡)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繼任總統,南京臨時政府將內閣總理大臣改成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 align=center
|-||[[張勳內閣]]||[[張勳]]<br />||1917年7月1日<br>清宣統九年5月13日||1917年7月12日<br>清宣統九年5月24日
|align=left|頭銜為「政務總長」兼「議政大臣」,至7月12日(清宣統九年5月24日)「討逆軍」攻入[[北京]],溥儀批准張勳辭職,並宣佈退位。張勳逃進荷蘭使館,轉至天津[[租界]],復辟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