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明理学

增加 1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宋明理学0.jpg|350px|缩略图|右|<big>宋明理学</big>[https://txt15-2.book118.com/2018/0304/book155762/155761621.jpg 原图链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304/155761621.shtm 来自 原创力文档 的图片]]]
''' 宋明理学 ''' ,即为两宋至明代的 [[ 儒学 ]] 。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 —1067 ~1067 年),儒学发展形成了 [[ 王安石 ]] 荆公学派、 [[ 司马光 ]] 温公学派、 [[ 苏轼 ]] 的蜀学等派。
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 [[ 周濂溪 ]] 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 [[ 朱熹 ]] 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学四派。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支流,有时会简称为理学,以便与 [[陆九渊| 陆象山 ]] (陆九渊)、 [[ 王阳明 ]] 的心学相对。但其实心学亦属于宋明理学的一支。
==发展历史==
[[ 南北朝 ]] 期间,道、佛成形,道家讲玄理,佛家讲空理。宋明理学虽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也借鉴了佛学和道教思想,讲的则是“性理之学”。宋明儒者的 [[ 学术 ]] ,大致可以分为“北宋”、“南宋”,和“明代”三个阶段。他们摆脱了唐代以来“疏不破注”的教条,慢慢培养了对经书怀疑的态度,从疑经走上了改经的道路。
===宋朝===
北宋诸儒以 [[ 周敦颐 ]] [[ 张横渠 ]] [[ 程颢 ]] [[ 程颐 ]] 为大宗,上承儒家经典,讲仁与心性,又讲格物穷理。熙宁三年以后,王安石变法引发党争,二程分别退居洛阳,理学在此后七年或十年达到成熟[1]。
南宋以后,儒学分为三派——程颢开胡五峰之“湖湘之学”,程颐开朱子之学,也就是程朱理学,代表者乃朱熹;陆九渊则受程颢影响,并引述 [[ 孟子 ]] 而开出心学一派。全祖望评价:“宋干、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2]
[[ 北宋 ]] 中叶以后, [[ 道学家 ]] 的声势愈来愈浩大;南宋前期虽然政府几次三番下令禁止,并不能阻挡道学的流行和减削它的声望。[3] 南宋以后,只有朱陆二系传续不绝。
===元朝===
元代在全国大规模兴建书院,极大推动了理学的发展与传播。延祐复科后,程朱理学成为 [[ 科举 ]] 考试的内容,由此走上理学正统地位。
===明朝===
[[ 明朝 ]] 中叶,王阳明承陆九渊而阐发心学,创立致良知之“阳明学”,集心学之大成。明末刘蕺山呼应胡五峰而盛言以心着性之义。明末王学亦走入末流, [[ 黄宗羲 ]] 说:“明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坻,束书而从事于游谈。”王是真说: “今之学者,偶有所偷窥,则欲尽废先儒之说而驾其上。不学,则借一贯之言,以文甚陋;无行,则逃之性命之乡,以使人不可诘问。”
==主要学派==
*程颐与朱熹的程朱理学(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陆九渊参考程颢思想,以“心”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 [[ 罗钦顺 ]] [[ 王夫之 ]] 的气学(以“气”为核心概念) * [[ 邵雍 ]] 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 [[ 陈亮 ]] [[ 叶适 ]] 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陆王 [[ 心学 ]] 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 [[ 明代 ]] 中后期。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 [[ 清代 ]]
==视频==
246,3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