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623
次編輯
變更
中学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学.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中学</big>[http://opinion.southcn.com/o/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20170410/f80f41f808761a55ba5a01.jpg 原图链接][http://opinion.southcn.com/o/2017-04/10/content_168618424.htm 来自 南方网 的图片]]]
'''中学'''(英语:Secondary school)是中等[[学校]]的简称,为紧跟着小学教育之后的学历教育机构,通常也称为[[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机构。此阶段的教育是为了之后的更深等的[[教育]]或是职业训练而设。中学和小学之间的界限随着国家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是一般是在入小学后的第七到第十二学年之间,有些国家会在这之间设立初级中学(台湾在1970年代改称“国民中学” <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5206984/ 台湾是什么时候改『初中』为『国中』的,原因是什么?],豆瓣,2014-7-10</ref> )及高级中学。除了包含[[高等教育]](例如大学)预备学程的一般中学外,就业训练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属于二级教育的一环。
==发展历史==
当时兴起的一批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拉丁文与古典文法,以期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贵族]]阶级需要的人才。由于这些学校偏重文科知识的教育,基本没有[[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所以称为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多由[[天主教]]会或教士个人开办,所以科目设置比较狭隘,但比起中世纪的经院教育,已经有了令人注目的进步。
1387年,[[英国]]建立温彻斯特公学 <ref>[https://www.sohu.com/a/331987757_772247 【院校】六百多年历史的公学男校----温彻斯特公学],搜狐,2019-8-6</ref> 。公学的性质与科目设置与文法学校基本相同,但是由公共团体筹办,以培养公职人员为教育目标,所以称为公学。1446年,英王[[亨利六世]]下令,将先前设在伊顿,专门收纳文法学校优等生的学校改为公开的文法学校,后称[[伊顿公学]]。
文法学校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接受五年的教育,毕业后可进入[[大学]]深造。由于在校期间接受了大量的[[拉丁文]]与古典文法的教育,毕业后可以直接投入社会工作,也可以在大学中接触各个学科的古典著作,这与现代意义上中等学校的意义与作用十分接近。故而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文法学校与公学,是近代中等学校的雏形。
<center>第一初级中学</center>
<center>{{#iDisplay:h30020s6z8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