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通识教育

增加 2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通识教育.jpg|350px|缩略图|右|<big>通识教育</big>[https://cd.dyu.edu.tw/images/article_pic_09.jpg 原图链接][https://cd.dyu.edu.tw/index.php/2014-08-22-05-48-04.html 来自 大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的图片]]]
''' 通识教育 ''' [[ 英语 ]] :General Education/英语:Liberal Education[1] ),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 [[ 近代 ]] 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 [[ 先秦 ]] 时代的 [[ 六艺 ]][[ 教育思想 ]] ,在西方可追溯到 [[ 古希腊 ]] 时期的 [[ 博雅教育 ]] 意念。
近代 [[ 高等学校 ]] 中的通识教育思想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 [[ 大学 ]] 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 [[ 知识 ]] 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 [[ 学生 ]] 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20世纪后,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 [[ 欧美 ]] 大学的一项 [[ 必修 ]][[ 科目 ]]
==大学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College General Education)和大学通识(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大学通识包括四范畴科目,分别为文化传 承(Our Own Heritage)、自然、科技与环境(Nature,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社会与文化(Society and Culture)、自我与人文(Self and Humanities)。
*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采用的是知识广度的理念,即包含数理、文学等的“全方位”学习。由1980年,学校逐步把通识课程移为各院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该核心课程共分为以下十类:外国文化、历史A、历史B、文艺A、文艺B、文艺C、伦理、科学A、科学B、社会分析<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24394/answer/22730610 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知乎 , 2019-10-3</ref>。
美国常春藤盟校基本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文凭跨越文理分科,称为“文理学士”(英语:BLibStud)。
* 法国巴黎政治 [[香港中文 大学 是一所培养法国精英人才的名校,从1872年成立以来为法国培养了 ]][[书院]]通识(College General Education)和 量的精英人才 学通识(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其育人理念是以经济 大学通识包括四[[范畴]]科目,分别[[文化]][[传承]](Our Own Heritage) 法律 [[自然]] [[科技]]与[[环境]](Nature,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社会 学和历史学作为基础学科,以广泛的知识面 与文化(Society and Culture) 国际眼光和 自我 职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人文]](Self and Humanities)
* 香港 [[哈佛 大学 ]]的通识课程采用的是知识广度的[[理念]],即包含[[数理]]、[[文学]]等的 拓展科目 全方位 (Broadening Courses) [[学习]]。由1980年 [[学校]]逐步把通识课程移为各院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该核心课程共 四范畴 以下十类:[[外国文化]]、[[历史]]A、历史B、[[文艺]]A、文艺B、 社会 艺C、[[伦理]]、[[ 科学 研究(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tudies) ]]A 、科 学B、社会分析<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24394/answer/22730610 大 技术 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知乎 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文化价值研究(Culture and Value Studies) 及信息技术研究(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ies) , 2019-10-3</ref>
*香港教育大学, [[美国常春藤盟校]]基本以 通识教育 包含三个范围,通识 基础 课程、通识拓宽课程及通识巩固课程 通识拓宽课程的范畴涵盖四个组别:一、人性 文凭跨越文理分科 诠释及观点;二、群体,社会及 称为“ 化;三、自然,科 及技术及四、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ref>[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07/08/23/001836291.shtml 香港高校的通识教育],北方网, 2007-8-23</ref> 士”(英语:BLibStud)
* [[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是一所培养法国精英人才的名校,从1872年成立以来为法国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其育人理念是以[[经济]]、[[法律]]、[[社会学]]和[[历史学]]作为[[基础学科]],以广泛的知识面、国际眼光和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香港大学]]“拓展科目”(Broadening Courses), 分四范畴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tudies)、[[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文化价值]]研究(Culture and Value Studies) 及[[信息技术]]研究(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ies)。 *[[香港教育大学]],通识教育包含三个范围,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拓宽课程及通识巩固课程。通识拓宽课程的范畴涵盖四个组别:一、[[人性]],诠释及观点;二、[[群体]],[[社会]]及[[文化]];三、[[自然]],[[科学]]及[[技术]]及四、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ref>[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07/08/23/001836291.shtml 香港高校的通识教育],北方网, 2007-8-23</ref>。 *[[ 台湾 ]] 的现代通识教育开始于国立 [[ 台湾大学 ]] 。出任台大校长的虞兆中认为,现代大学和传统 [[ 儒家 ]][[ 教育观 ]] 一脉相承, [[ 学生 ]][[ 人格 ]] 养成应在 [[ 学校教育 ]] 中居于重要地位,于是1982年(民国71年)年在台大成立“通才教育工作小组”负责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次年在台大开设“社会科学大意”和“自然科学大意”两门课程,再一年在“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比较文化”、“社会与 [[ 哲学分析 ]] ”、“ [[ 数学 ]] [[ 自然科学 ]] [[ 应用科学 ]] ”等五类通识领域增设多门课程。随后,台湾各大学相继推出通识教育课程。 [[ 中华民国教育部 ]] 乃于1984年(民国73年)发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
==参考文献==
111,2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