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323
次編輯
變更
太学
,無編輯摘要
==太学起源==
“太学”一词 [[ 西周 ]] 时已经有了,《大戴记》中说:“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西周太学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 [[ 大学 ]] 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辟雍和泮宫不是纯粹的大学,这地方亦如宫廷, [[ 贵族 ]] 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上古虽然有太学,但明堂、太学混而不分,布政、祭祀、 [[ 学习 ]] 各种活动都搅和在一块儿,不具备封建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这只能说是太学的萌芽。
==沿革==
==发展==
===中国===
汉代始“太学”成为中央在京师所设学宫的正式名称。汉代,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的国学不同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西汉在长安(今 [[ 西安 ]] )设太学,东汉、西晋在 [[ 洛阳 ]] 设太学,东晋在建康(今 [[ 南京 ]] )设太学。在晋代,另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太学分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经历 [[ 南北朝 ]] 以后,隋代改为国子监,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国子监撤销 。 ===朝鲜半岛=== 高句丽时代始设太学。新罗时设国学 (学府),[[高丽]]设国子监,[[朝鲜王朝]]设成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