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九龙湾

增加 1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海东书院(闽南语:Hái-tong Su-īⁿ;客家话:Hoi dung su ien)是清代位在台湾府城内的书院,设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后来一度荒废,乾隆五年(1740年)重建后具有准儒学的地位,由府学教授授课,后来有“全台文教领袖”之称。此外该座书院的学田是首座由民间所捐设者,而最早捐学田给海东书院者是施士安。
==历史沿革== ''' 九龙湾 ''' [[ 英语 ]] :Kowloon Bay)原指 [[ 香港 ]][[ 九龙半岛 ]] 东面的海湾,泛指 [[ 红磡 ]] [[ 观塘 ]] 之间一带海域,属 [[ 维多利亚港 ]] 的一部分。经大幅填海工程兴建启德机场后,原有海湾面积大幅缩小,现时“九龙湾”之名通常是指原海湾东面一带,位置为 [[ 牛池湾 ]] 以南,牛头角以西。自政府 [[ 填海造地 ]] 起,建成的陆地命名为“九龙湾”,现在主要为工商业用地,也有少量住宅。
==历史==
[[ 宋朝 ]] 年间,政府在九龙湾沿岸经营 [[ 盐田 ]] ,名为“官富场”,盐场一路延伸至 [[ 尖沙咀 ]] 及茶果岭。直到 [[ 清朝 ]] [[ 康熙 ]] 立迁界令,居民须逼迁而一带盐场遭废弃。
==填海工程==
1910年代: [[ 何启 ]][[ 爵士 ]] [[ 区德 ]] 先生在九龙湾北岸进行填海工程,打算发展花园城市住宅区,其后却因罢工浪潮和 [[ 经济 ]] 衰退致工程未能完成。
1920年代:英军租用闲置地作临时 [[ 机场 ]] ,同时亦有 [[ 航空 ]][[ 学校 ]] 在附近开办,最后香港政府决定收购土地并完成填海,再正式发展成 [[ 空军 ]] 机场。
1950年代:港府决定把启德扩建为 [[ 现代化 ]] 机场,在九龙湾海面填出一条超过三公里长的现代化机场跑道。
1970年代:观塘 [[ 卫星城市 ]] [[ 牛头角 ]] 填海工程陆续完成,余下的九龙湾的填海就从牛头角及启德近九龙城的停坪两端一起迎头进行填海造地。
1980年代:填海地段用作启德机场停机坪和货运区、九龙湾 [[ 工业区 ]] 、九龙湾 [[ 货物 ]] 起卸区和牛头角工业区等地。
1990年代:政府为未来因机场搬迁而空置的启德用地作出多项规划研究,当中建议填平九龙湾及机场跑道之间的 [[ 水域 ]] 以提供更多土地发展。
2000年代:中环及 [[ 湾仔 ]] 填海计划的 [[ 司法 ]] 复核结果令规划署重新制定《启德发展计划》,以“不填海”原则规划启德和九龙东的未来发展。
2010年代:预计落成的 [[ 中九龙干线 ]] ,途中穿过九龙湾海底约370米长的的隧道部分,将会以临时填海方式建造,以保护维多利亚港的完整。
==地理位置==
现在九龙湾的范围在牛头角旁,由港铁九龙湾站至牛头角站(观塘道)沿线以东部分到海边的陆地,也可泛称为九龙湾区。而该区域以西的旧启德机场跑道及 [[ 停机坪 ]] 等设施,亦是从九龙湾的海湾填海得来。 ==参考文献== 海东书院(闽南语:Hái-tong Su-īⁿ;客家话:Hoi dung su ien)是清代位在台湾府城内的书院,设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后来一度荒废,乾隆五年(1740年)重建后具有准儒学的地位,由府学教授授课,后来有“全台文教领袖”之称。此外该座书院的学田是首座由民间所捐设者,而最早捐学田给海东书院者是施士安。 
登瀛书院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名字由来得自“十八学士登瀛洲”的典故,于民国74年(1985年)被中华民国内政部列为三级古迹。该书院于清道光28年(1848年)由清廷设立,最初是以教化平埔族为其目的。后来改为义学,并置有学田来供应其经费。现在的样貌是光绪9年(1883年)再修后的结果。整栋建筑古朴雅致,并有大树在其周围。
格局是简朴的单进三合院式建筑,空间配置中间为三开间的正殿,两侧为七间式厢房,过水相连正殿与厢房,正前方有燕托翘脊的照墙一座,书院正门之联曰:「登云有路志为梯联步高攀凤阁,瀛海无涯勤是岸翻身跳进龙门」,期勉莘莘学子努力读书,才能荣登金榜、光耀门楣。「登瀛书院」为目前台湾现存书院中格局最小的一间,据推测其格局的简约应与创建时经费的短绌有关,当时虽由当地仕绅捐募兴筑以及信徒捐置学田,但仍接受彰化「白沙书院」的资助,故其与白沙书院关系密切,当年学规、修业等皆大部份依循白沙书院。台湾历史记载的六十二所书院中,创建年度有早晚,规模大小有别,财务情形各异而各具有特色,但建筑物大部分已失去了原貌,惟「登瀛书院」历经一百六十多年来,虽曾四次大修,然均能依照原貌加予修缮,不仅正殿之结构体毫未予更动,连两排斋舍也不增减一间,建材之土埆也未更换为砖块,完整的保持初建原貌是其一大特色,堪称珍贵的文化资产,经内政部评定为国家三级古迹。
 
==结构==
 
 
坐北朝南,前有照壁,左右有护龙,居中则为独立的中殿,也就是讲堂。在讲堂里的神龛则从左至右供奉著紫阳夫子朱熹、文昌帝君以及魁斗星君。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