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柳琴戏

增加 3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起源==
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也叫“拉魂腔” <ref>[https://www.d1xz.net/wenhua/xiju/art144294.aspx “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结合柳琴戏简介],第一星座网,2016-06-28 </ref> 。[[拉魂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鲁南]][[汉族]]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即弦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其唱腔中的[娃子] 、[羊子] 和鲁南[[俗曲]]及柳子戏唱腔[[曲牌]][耍孩儿] 、[山坡羊] 有渊源关系。
一说源于江苏[[海州]],是由当地[[秧歌]]、号子中的[太平歌] 、[猎户腔] 经民间[[艺人]]丘、葛、张(一说“杨”)3人加工而成为拉魂腔。后来丘、葛分别去皖北、鲁南传艺,因此在当地流行。一说是由山东[[枣庄市|枣庄]]山里的道士和尚,以安魂咒或[[肘鼓子]]等腔调演绎出的,枣庄山里有个叫千山头的地方,从[[唐朝]]到[[明朝]]之间,这里曾是全国很大的道观群落,道观几十座,[[清朝]]之后衰落了,道士和尚为了生计,下山化缘帮人除魔消灾,演绎出拉魂腔这类唱腔。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给人以欢快、活泼、跳跃之感。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
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 <ref>[http://www.lhrbszb.com/ReadingZone/PaperInfo/CE76FA0E-3F25-4AD3-A6A8-563450D492F7?aid=04065308-D998-4579-B363-ABF2C1A2D07C 柳琴戏],联合网,2013-11-24</ref> 。柳琴戏唱腔[[曲调]]有:哈弦、起板、导板、连板起、拉腔、射腔、起腔、含腔、平腔、停腔、柔腔、叶里藏花、雷对调、一哟调、老公调、回龙调、垛板、调板、闸板、冒调花腔、四六长腔、男女拉拉腔等。此外还有从民间[[小调]]变化而来的过河调、赶脚调、送郎调、补缸调、叠断桥、打牙牌、千金小组进花园调、小放牛、[[八段锦]]、调兵调、叶落金钱等。其板式大致可分为[[慢板]]、二行板、[[数板]]、紧板和五字紧板等。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