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振文

移除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深入研究小麦品质生理,创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针对我国小麦生产中过量施氮、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比例过大、灌溉量与灌溉时期不当,导致小麦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氮素淋溶多,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小麦品质生理,提出增加拔节至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促进灌浆中后期蛋白质降解,提高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调节籽粒氮/硫比值适宜,提高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比值,改善蛋白质品质的途径。创建优化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栽培技术体系,包括减少底肥氮数量、增加追肥氮比例,生育前中期低定额后期控制灌溉,精量施用氮、硫、磷、钾肥,获得了优质高产,减少了土壤氮素淋溶、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的效果。2002~2005年,在黄淮海麦区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小麦39亿kg,获得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优质小麦生产作出重要贡献。"小麦品质生理与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位)。
 
"九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1项,山东省科技厅课题1项。主持完成的"小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麦品质生理与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鲁麦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组织北方13所农业高校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完成《小麦产量与品质生理及栽培技术》专著,主译《作物生理学》(美)。主编、参编或编著20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6篇。培养博士生26名,硕士生33名。
2001.6至今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小麦研究所所长/教授
 
==学生评价==
"我是余松烈老师的学生,我的成绩离不开余老师的教育指导。"提起老师,于振文充满敬重,"我不仅从余先生那里学到了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对我影响特别大。"
 
1982年研究生毕业时,余松烈教授正主持"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于振文作为课题组成员,被派到平原县,他领着一个班的学生,边开展毕业实习,边进行生产指导,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点上跑。在以后的几年中,于振文参与了余松烈教授主持的多项课题,成为余教授的得力助手,自己也在研究实践中成长起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松烈是农业部小麦顾问组成员,他积极推荐于振文参加顾问组的工作。"余先生一直在关心着我,我现在也经常向他汇报生产中的情况,共同研究工作。他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指导意见。"于振文说。
 
于振文教授说,1997年我国4.5亿亩小麦总产达到1232亿公斤,这之后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增加等影响,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总产也有所下降。从现在的形势看,要保持小麦总产,确保粮食安全,只有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一是继续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理论新技术;二是做好小麦专家组的工作,和各省的小麦专家一起,为国家农业发展当好参谋,为小麦生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论文==
氮肥基追比对测墒补灌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2018年 -于振文-《麦类作物学报》
 
==学生评价==
"我是余松烈老师的学生,我的成绩离不开余老师的教育指导。"提起老师,于振文充满敬重,"我不仅从余先生那里学到了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对我影响特别大。"
 
1982年研究生毕业时,余松烈教授正主持"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于振文作为课题组成员,被派到平原县,他领着一个班的学生,边开展毕业实习,边进行生产指导,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点上跑。在以后的几年中,于振文参与了余松烈教授主持的多项课题,成为余教授的得力助手,自己也在研究实践中成长起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松烈是农业部小麦顾问组成员,他积极推荐于振文参加顾问组的工作。"余先生一直在关心着我,我现在也经常向他汇报生产中的情况,共同研究工作。他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指导意见。"于振文说。
 
于振文教授说,1997年我国4.5亿亩小麦总产达到1232亿公斤,这之后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增加等影响,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总产也有所下降。从现在的形势看,要保持小麦总产,确保粮食安全,只有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一是继续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理论新技术;二是做好小麦专家组的工作,和各省的小麦专家一起,为国家农业发展当好参谋,为小麦生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获奖情况==
29,1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