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七步成诗

增加 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七步成诗 ''' 是一个 [[ 成语 ]] ,也称七步诗,现时多用来形容人们才思敏捷,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成语故事==
[[ 曹植 ]] 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 [[ 谢灵运 ]] 就称赞他:“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曹操 ]] 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最终,还是曹丕继承了王位。
[[ 曹丕 ]] 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卷土重来,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把他召回 [[ 洛阳 ]] ,打算伺机杀掉。
见面后,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内,吟诗一首,以“兄弟”为题,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现出“兄弟”关系,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则决不宽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萁豆相煎来比喻骨肉相残, [[ 讽刺 ]] 曹丕对他的迫害。比喻形象贴切,含义深刻。
==史书记载==
七步成诗现存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 [[ 刘义庆 ]] 的《 [[ 世说新语·文学 ]] 》:“文帝尝令东阿王[1]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持作羹,漉菽[2] 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 魏文帝 ]] 曹丕称帝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杀曹植,就要曹植于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曹丕故意为难自己,但君命难违。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这首诗。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步”即今天的左右脚合共两步,单一步在当时称为“跬”。
==不同版本==
由于此事件不见于正史《 [[ 三国志 ]] 》,此诗亦不见于《 [[ 曹植集 ]] 》,有人就认为此事为后人虚构,但正史无载的事不能断言为虚构。亦有人认为确有其事,但现存的《七步诗》为后人伪托。另有一种说法是《七步诗》有两首,先一首为《两肉》:“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并认为曹植先作此首,曹丕再出题要曹植再赋诗,后一首才是《煮豆》。
这首诗流传至后世,又出现四句的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并于小说《 [[ 三国演义 ]] [3] ,但《三国演义》所述是应声而非七步而作。由于《三国演义》的流传较《 [[ 世说新语 ]] 》为广。因此四句的版本比原来六句的版本更为人所熟知。
另外又出现了“ [[ 煮豆燃萁 ]] ”这个成语形容手足相残。
250,8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