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鼓

增加 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小鼓9.jpg|350px|缩略图|右|<big>小鼓</big>[http://img.gushi365.com/img/xiaogu.jpg原图链接][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b4iHjfN1&id=07BE875A0CE91D85B4FE4BB9A7AAAD578D00E4FE&thid=OIP.b4iHjfN1fJJGa4qB8Qpl2QHaFj&mediaurl=http%3a%2f%2fimg.gushi365.com%2fimg%2fxiaogu.jpg&exph=270&expw=360&q=%E5%B0%8F%E9%BC%93&simid=608055381633141519&selectedIndex=110&ajaxhist=0 来自 必应 的图片]]]
''' 小鼓 ''' (Snare drum,又称小军鼓、响弦鼓),是一种具有响弦(Snare)横置在鼓面的 [[ 打击乐器 ]] 。常出现于 [[ 军乐队 ]] 、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谱或者低音谱记谱。
==历史==
从14 从[[14 世纪 ]] [[ 瑞士 ]] 步兵(佣兵或士兵)团把边鼓与短笛配在一起使用。以后,边鼓传布欧洲。早期边鼓的高度与直径相等或稍大。所用鼓皮比现代的厚, [[ 鼓槌 ]] 也较粗,发音较沉重,缺乏明亮色彩。鼓在19世纪中变化很大,其形较扁,并且常用黄铜制成鼓身,用杆或螺旋来绷鼓皮。虽然17世纪早期就能用螺旋或杠杆操纵响弦的紧张度,在20世纪中才有了先进的 [[ 机械 ]] 装置,使响弦可以立即离开鼓面(为了产生特殊效果或避免由于别的乐器而引起的不需要的共振)。20世纪以前,常用肠衣作响弦膜。
到19世纪,军队演奏小鼓还是按口授的传统方法,只有到后来小鼓用在 [[ 管弦乐队 ]] 里时演奏者才需要乐谱。现代作品和爵士乐的演奏,要求奏出特殊效果,这可透过放松响弦、敲鼓边、用手指奏、用非标准的鼓槌或钢刷演奏来取得。史料证明,最早在管弦乐队采用小鼓的是法国作曲家兼古提琴演奏家马雷(Marin Marais)的 [[ 歌剧 ]] 《阿尔西厄尼》(Alcyone(Alcyone,1706) [[ 罗西尼 ]] 的歌剧《鹊贼》(La (La gazza ladra,1817) ,但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其他19世纪末的俄罗斯作曲家采用小鼓以前,它始终没有成为正式的管弦乐队乐器。
==构造==
小鼓鼓面以前是用羊皮制成的,曝露在潮湿环境下鼓皮会松弛,而造成 [[ 音色 ]] 的改变。现用大多为塑胶制。
鼓身呈圆桶状,普遍是使用木材(如 [[ 核桃木 ]] 、枫木),或者金属制。
响弦(Snare),或名响线,是以多条细密螺旋状金属线所组成的,平时锁上响弦时,是紧贴著下鼓面的, [[ 声音 ]] 具有穿透性,而放掉响弦时,响弦会离开下鼓面,声音会变成类似通通鼓(Tom Tom)的声音,顺带一提,小鼓独有的滚奏(一种常见的演奏方式,其拥有类似机关枪的连续声音)声音,即是响弦所赋予的。
==演奏方式==
===滚奏===
[[ 奏Roll 奏]]Roll 又称轮奏,是以鼓棒轻弹鼓面,使鼓面的弹力带动鼓棒,以在短时间内发出连续的震动声音,而其特殊的声音则是来自于响弦(请参考上方之响弦)。而在 [[ ]] 道上若有适当的控制的话,也可以轻易作出渐弱(dim.)及渐强(cresc.)的效果。
246,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