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俞樾

增加 11 位元組, 4 年前
个人成就
==个人成就==
'''综述'''
 
俞樾是晚清有影响的学者。他长于经学和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善诗词,工隶书,学识渊博,对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撰著颇丰,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ref>[http://www.guoxue.com/master/yuyue/yuyue.htm 学人部国学大师《俞樾》]</ref>
'''小说研究'''
 在通俗小说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修改《三侠五义》,使这部小说得以广泛流传。 [[ 赵景深 ]] 在1956年1月所作的《三侠五义》前言中说:《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出现于 [[ 光绪 ]] 五年(1879)。1889年俞樾初见此书,认为第一回狸猫换太子"殊涉不经",便参考《宋史》和《默记》等加以删改;他还认为书中所叙不只三侠,"南侠、北侠、丁氏双侠、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侠之师也;小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即将柳青、陆彬、鲁英等人概置不数,而已得七侠矣。"就改名为《七侠五义》,与《三侠五义》并行流传。这里反映了俞樾关于小说的学术观,可供历史小说创作的参考。
他对小说的艺术研究也很精湛,赵景深又说,俞樾对于这书的评话特性也有极好的比喻:"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正如柳麻子说《武松打店》,初到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甏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评话小说;如此评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一种笔墨。"如果有人写一部《中国俗小说史》,不可不能提到俞樾。
'''经学研究'''
 
"通经致用"是俞樾治经治学的宗旨所在。他所谓"致用",主要是就传统道德的教化而言。他尊尚孟子的"返本"说,要求以传统道德为本;又提倡荀子的"教化成性"说,强调道德教化。故他以孔、孟、荀为"一圣二贤"。对于中国古代的各种人性论思想,他完全用一种为我所用的态度加以对待。只要不与道德教化相冲突,他都加以吸收利用。他对一些公羊学思想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与发挥,以便进一步突出道德的基础地位。他将《白虎通》中的"三统"论与董仲舒的"三统"论结合起来,从而淡化了"运次"在"三统"循环中的"规律"性作用,而道德的作用因此更加突出。他又发挥"众所归往谓之王"的思想,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他对公羊学中的"三世"说也进行了重大修正,认为"三世"进化到一定阶段,由于诸夏的道德达到很高的水平,"夷"、"狄"与诸夏的鸿沟进一步扩大,不再有融入诸夏的可能,因此,"夷夏之辨"愈严。为解决这一思想与当时时代趋势的矛盾,他又用"小九州"和"大九州"思想加以调和。可以说,保守传统道德、担承"守先待后"的文化使命,成为俞樾所有学术活动的基础。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