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霍比特人

移除 14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霍比特人.jpg|260px|缩略图|右|<big>霍比特人</big>[http://www.hnr.cn/movie/jryw/201209/W020120928335262910151.jpg 原图链接][http://www.hnr.cn/movie/jryw/201209/t20120928_203163.html 来自 映象网 的图片]]] 《 ''' 霍比特人 ''' 》( [[ 英语 ]] :The Hobbit, or There and Back Again)是一本少年奇幻小说和 [[ 儿童文学 ]] 作品,由 [[ 英国 ]] 作家J·R·R·托尔金所作。它于1937年9月21日出版后广受评论界 [[ 赞誉 ]] ,获得 [[ 卡内基奖章 ]] 提名,及《纽约先驱论坛报》颁发的最佳少年奇幻小说奖。本书流行至今已成为儿童文学中的 [[ 经典作品 ]]
==故事主题==
《霍比特人》的故事 [[ 时间 ]] 设定于“精灵的黄昏与人类的崛起之间”[1] ,讲述了热爱家园的霍比特人 [[ 比尔博·巴金斯 ]] 跟随矮人踏上冒险旅程,为了夺回恶龙史矛革镇守的宝藏,从安逸的乡村来到了险恶的 [[ 地域[2]]。这个故事由征途中的一系列片段组成,全书的大部分由每个章节引入一种新 [[ 生物 ]] 或荒野地点的形式构成。比尔博在旅程中接受了自己声名狼藉、 [[ 浪漫主义 ]] 、异想天开和冒险的本性,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判断力,变得更成熟、更有能力、更有智慧[3] 。本故事在五军之战达到高潮,在之前章节中提及的许多角色和生物再次出场参加战斗。
本故事的中心主题是个人的成长和 [[ 英雄主义 ]] 的各种形式。这些主题以及战争主题使评论家认为托尔金在一战中的个人经历塑造了这个故事。作者掌握的 [[ 日耳曼语族 ]][[ 文献学 ]] 的学术 [[ 知识 ]] 和对童话的兴趣也常被认为影响了本书的创作。
==影响==
因本书在口碑和销量上的成功,出版商希望能出版续集。托尔金在创作续集《 [[ 魔戒 ]] 》的过程中,为圆满整个故事对《霍比特人》作了一些调整。这些数量很少但意义重大的修改被整合到第二版中。之后的版本包含了少量修订,体现了托尔金创作想法的变化。
本书从未绝版,它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引发了许多舞台、银幕、广播、图版游戏和视频游戏的改编;多年以来已被翻译成64种 [[ 语言 ]] ,于全球销售超过1亿册[4]
==评价==
在《霍比特人》出版后,C·S·路易斯便在《 [[ 泰晤士报 ]] [[ 文学 ]] 增刊上表示“《霍比特人》将是经典之作”。1954年,威斯坦·休·奥登在《 [[ 纽约时报 ]] 》上评论《护戒使者》时指出“《霍比特人》是本世纪最佳的 [[ 儿童 ]] 读物”[21][22]
专家S·A·依考菲认为:“在当时其他仅仅是充斥着单纯魔法的故事群当中,《霍比特人》作为 [[ 幻想文学 ]] 的路标而显得大放异彩”[23]:99
==荣誉==
*获卡内基奖章提名[24] *获《纽约先驱论坛报》最佳少年奇幻小说奖[24] *获1938年 [[ 美国 ]] 《号角书》 [[ 杂志 ]] 年度好书奖[13] *入选英国水石书店“最受喜爱的100本童书”[13]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00本最佳童书”[13]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