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粉彩

增加 1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粉彩 ''' (英语:Pastel)是一种 [[ 绘画 ]][[ 颜料 ]] ,通常制成笔型,所以又称粉彩笔或粉色画笔,有时为了与油粉彩区别,又称为干粉彩。粉彩起源于18世纪,主要用于绘制粉画,有很强的覆盖性, [[ 色彩 ]] 明快,颜色种类繁多,在任何粗糙的表面(素描纸,黑板,石头等等)都可绘制,笔触类似 [[ 油画 ]] ,作画方法类似水彩画先薄后厚,先浅后深,上色辅助工具是纸擦笔、手指、海绵等。在台湾,oil pastels习惯上称之为 [[ 粉蜡笔 ]] ,制成圆柱细条状,常为幼儿的绘画工具,叠色效果佳;而soft/hard pastels习惯上称之为软式/硬式粉彩;制成长方柱条状,硬式粉彩条可直接在纸上作画, [[ 描绘 ]] 线条轮廓,软式粉彩条粉末较细致,刮取色料用手或其他工具涂抹开来叠色作画。
==由来和特点==
粉彩创始于清 [[ 康熙 ]] 年间,是在五彩( ([[ 古彩) ]])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 [[ 雍正 ]] 时期粉彩最盛行、最成熟。用粉彩绘画出来的花鸟、人物、 [[ 山水 ]] 等,都比五彩更精确、真实,色彩调和,画面工整,粉润雅致。
粉彩在色彩上看起来有粉润效果。雍正时期的粉彩,大部分颜色都调入玻白,如洋红入玻白为宫粉( ([[ 粉红色) ]]) ,广翠入玻白为淡翠( ([[ 淡蓝色) ]]) ,锡黄入玻白为淡黄,净大绿入玻白为翠绿,净苦绿入玻白为松绿。像这些颜色调粉运用,故而称之为粉彩。同时在描绘填色的操作上,如 [[ 花卉 ]] 中的花朵,人物中的衣服,海水中的浪花,山水中的夹叶以及粉白墙头,都要施一层玻白,然后洗出各自需要的 [[ 颜色 ]] ,加色后会成为明暗、深浅、浓淡、阴阳背向的效果。
粉彩在 [[ 艺术 ]] 效果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整个装饰构图、表现手法、设色都近似中国 [[ 绘画 ]] ,与传统的古彩比较起来,减少了图案的装饰性,而接近于现实的生动自然形象。所以从事绘瓷的艺人,都擅长于中国画。
粉彩颜色烧成后,在瓷画上有一定的厚度,光泽透亮,经久耐磨,适用于各种艺术瓷和日用瓷。烧成温度比古彩略低(720 (720 ℃一750℃) 。颜色以洋红最难烧,温度略偏高偏低都会影响色面,所以其他颜色烧成,一般以洋红的呈色为标准。
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所表现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能反映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描绘祖国锦秀河山,表现各种美丽健康的花鸟、 [[ 动物 ]] [[ 鱼藻 ]] 、静物等;用粉彩设计各种图案,也能得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绘制过程==
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结果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 [[ 墨线 ]] 起稿,进行创作构思,为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当要装饰一件 [[ 瓷器 ]] 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这件瓷器的用途和不同的器型,考虑适合的内容和构图进行装饰,先用淡墨水勾出初步轮廓,叫做“打图”,再在淡墨线基础上用浓墨仔细描上一道,去粗取精,并把细节交代清楚,使形象肯定下来并提高一步,作为正式绘制时的定稿,所以叫做“升图”;然后用拍图纸( 无胶毛边纸) 经过打湿,做成适合型的大小形状,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米,故称“做图”;接着再把这张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同一器型正式要绘制的瓷胎上去,同时可拍印多只,即叫做“拍图”。这样算完成了设计定稿的阶段,然后可进行绘瓷。
==参考文献==
58,7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