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十三经

增加 2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经”的整体性概念成熟于明朝(1368-1644),以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完全确立的标志;是从汉武帝(前156-前87在位)确立五经博士 <ref>[http://www.doc88.com/p-9049016833630.html 武帝时代五经博士人物考],道客巴巴,2013-12-14</ref> 开始,学术潮流与政治权力不断调整儒家经书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经书的最近一次结集。
十三经的内容庞杂,来源及时代不一,主要形成于先秦,既有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之前已经长期流传的古代文献,也有主要由战国(前468-前221)儒家学者编写的著述。其中一部分与孔子、早期儒家思想和其他儒家典籍的关系存在争议,如《春秋》、《周礼》、《左传》。更强烈的争议是所谓的“伪书”问题,如今本《尚书》的部分篇目。
==从先秦六经到南宋十三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俗称为六艺) <ref> [http://www.docin.com/p-1894883170.html 先秦時期六经的形成和流传——以《尚书》为例],豆丁,2017-04-15</ref> ,六艺中的《乐经》很早就亡佚了,《汉书·艺文志》中已无此书的记载。其他五种著作就称为“五经”。汉朝时,以《易》、《书》、《诗》、《礼》(仪礼)、《春秋》为“五经”,立有五经博士,并收纳弟子员。唐朝时,五经中的《礼经》,由《仪礼》改为《小戴礼记》,沿用至今。
后来经书的内涵不断扩大。《后汉书·赵典传》和《三国志·秦宓传》中都有“七经”的记载,但未记载是哪七部典籍。后人有六经加上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东汉将五经加上《论语》、《孝经》;五经加上《周礼》、《礼记》三种说法。唐代时有“九经”的记载,后人认为是五经加上《论语》、《孝经》、《周礼》、《礼记》或是五经加上《周礼》、《礼记》并用春秋三传即《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代替《春秋》。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宋代的晁公武说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将五经中《春秋》改为春秋三传,再加上《周礼》、《礼记》、《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
251,3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