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增加 7,8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ssues|
{{expand|time=2019-08-18T11:34:51+00:00}}
{{orphan|time=2019-08-18T11:34:51+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8-18T11:34:51+00:00}}
}}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年12月30日-1936年1月18日,又譯吉普林或盧亞德·吉卜齡),生於印度孟買,英國作家及詩人。主要著作有兒童故事《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1894年)、印度偵探小說《基姆》(Kim,1901年)、 詩集《營房謠》(Gunga Din,1892年)、短詩《如果》(If,1895年)以及許多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他是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中一位很受歡迎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藝術創新之人」。
==簡介=='''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年12月30日-1936年1月18日),生於印度孟買,英國作家及詩人。他是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中一位很受歡迎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藝術創新之人」。
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6年1月18日,於英國倫敦逝世。<ref>[https://www.britishlibrary.cn/zh-hk/authors/rudyard-kipling/  探索英國文學 -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ref>
 
==早期==
[[吉卜林]](Kipling)的父親[[約翰·洛克伍德]](John Lockwood Kipling)是一位藝術家和學者,對他兒子的作品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是[[拉合爾博物館]](Lahore Museum)的策展人。
 
1871年,被父母帶到英格蘭,並在南海的寄養家庭中呆了五年,他在故事中描述了恐怖的“Baa Baa,《黑羊》(1888年)。
 
後進入位於北德文郡Westward Ho的聯合服務學院,這是一所廉價且劣質的寄宿學校。它困擾著吉卜林一生,在戲弄,欺凌和毆打的喧囂中,接受英式的教育。Stalky傳奇是這些造就了吉卜林的偉大想像力。
 
1882年,返回印度,並擔任記者七年。他的父母屬於最高的印度裔印度人社會,因此吉卜林有機會探索這一生的整個範圍。一直以來,他一直敏銳地觀察著印度本土的種種奇觀,這種奇觀從小就引起了他的興趣和喜愛。
 
1886年,他出版了詩集。
 
1888年,出版短篇小說集。
 
1887年至1889年之間,他提出了六本紙質的短篇小說。包括“ 士兵三號”,“幻影人力車”(包含故事“將要成為國王的人”)和“ 威威·溫基”(包含“ Baa Baa,黑羊”)。
 
==英國詩人==
1889年,吉卜林返回英國時,他的聲譽就居於他之前。
 
1890年,他被公認為是當時最傑出的散文作家之一。
 
1892年出版詩歌集後,他的名聲倍增,其中包含諸如“曼德勒”,“岡加丁”和“丹尼·迪弗”之類的流行詩歌。
 
自從英國詩人[[拜倫]]勳爵( Lord Byron)獲得如此迅速的聲譽以來,還沒有。
 
1892年,當詩人得主 [[阿爾弗雷德·坦尼森]]勳爵(Lord Tennyson)於去世時,可以說吉卜林取代了他。
 
==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
1892年,吉卜林(Kipling)與[[卡洛琳·巴爾斯捷]](Caroline Balestier)結婚。婚後這對年輕夫婦搬到美國,在吉卜林夫人在佛蒙特州的財產上定居,但鄰居認為他們的舉止和態度令人反感。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
 
1896年,回到英格蘭。在吉卜林仍然非常意識到美國人是“外國人”之後,他向他們擴展了對法國人的待遇,只不過是對他們的半豁免他的主張是,只有“較少的品種”才在英吉利海峽以外出生。
 
1902年,吉卜林(Kipling)在蘇塞克斯(Sussex)的伯沃什(Burwash)買了一間房子,直到他去世之前他一直住在這裡。薩塞克斯(Sussex)是他後來的許多著作的背景-特別是在Pook of Pook's Hill(1906)和《獎勵與仙子》(Rewards and Fairies,1910年)
 
==家庭==
1892年,26歲的吉卜林同30歲的[[卡羅琳·貝爾斯迪爾]](Caroline Balestier)結婚,卡羅琳的弟弟曾是吉卜林的好朋友,幾年前已死於傷寒。
 
他們到達美國佛蒙特州(貝爾斯迪爾家族許多成員住在那裡)。於是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們便住在了佛蒙特州,並在伯瑞特波羅(Brattleboro)小鎮建了一座名叫「Naulakha」的房子(意思是90萬盧比)。
 
至今,這個房子仍然坐落在吉卜林路路邊,鵝卵石質地、深綠色裝飾、寬敞的空間,曾一直被吉卜林摹繪稱成為一艘「船」。也正是在那段時期,吉卜林開始專注於兒童文學的寫作,在1894年和1895年陸續出版了經典之作《叢林奇譚》和《叢林奇譚二》(The Second Jungle Book)。
 
1897年,他攜妻子返回了英格蘭,並當年即出版了《勇敢的船長》(Captains Courageous),次年,又出版了小說《斯托基公司》,這些感人的校園故事顯示出吉卜林在愛國主義上模稜兩可的態度,這些取材大部分都來自吉卜林童年寄宿學校的經歷。
 
但與此同時,許多跡象表明吉卜林夫婦的生活並不美滿,雙方的婚姻只是為了孩子才勉強維繫。吉卜林的父母從未見過卡羅琳,這對夫婦也在後來他們的兒子死去後變得更加得疏遠。
 
===吉卜林寫給他12歲兒子的一首詩<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119261/   豆瓣小組 - 《如果》- 拉迪亚德.吉卜林]</ref>===
 
《如果》---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如果你在眾人六神無主時,
 
鎮靜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你在被眾人猜忌懷疑之日,
 
自信如常,而不妄加辯論;
 
如果你有夢想而又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而又不走火入魔;
 
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於色;
 
在災難之後也勇於咀嚼苦果;
 
如果聽到自已說出的奧妙,
 
被無賴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術而不心生艾怨;
 
如果看到你自已追求的美好,
 
受天災破滅為一攤破碎的瓦礫;
 
也不肯放棄;
 
如果你辛苦勞作,已是功成名就,
 
還是冒險一搏,哪怕成果化為烏有;
 
即使慘遭失敗,也要從頭開始;
 
如果你與村夫交談而不離謙恭之態,
 
和王候散步而不露獻媚之顏;
 
如果他人的愛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氣;
 
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已心平氣靜,再作答時-------
 
那麼,你的修養就會如天地般博大,
 
而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漢了!
 
==世人的評議==
吉卜林的詩歌和故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極為流行,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作為嚴肅作家的聲譽因被廣泛認為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者而受挫。
 
他的詩句確實很有活力,在處理普通士兵和水手的生活和口語時,它開創了新的天地。歌謠,音樂廳的歌曲和流行的讚美詩提供了樸素的基礎;即使是最嚴重的情況-如“《衰退》(1897年)和類似的作品,在危機時期,吉卜林向同胞致以同情心-這種影響是誇誇其談而不是想像力。
 
但直到今天,吉卜林在印度的聲譽仍然是相當負面的,因為他的作品充滿了帝國主義色彩,尤其是一戰前幾年的作品。
 
在印度大學教育有關英國文學的課程中,有關吉卜林的作品,除了大部分兒童文學外,其他很少提及。只有極少數大學將吉卜林的作品列到了他們的必讀數目里,而其他英國作家的作品卻未受影響。
 
反而,在研究帝國主義理論的課程中,吉卜林的作品卻成了重要的研究對象。
 
==以吉卜林命名的地點==
為了紀念吉卜林,世界各國的許多地點都以吉卜林命名。
 
在美國,當年在密西根湖北岸修建鐵路時,當時的項目經理(一個吉卜林小說的愛好者)為了紀念吉卜林,將當地的兩個小鎮分別命名為魯德亞德和吉卜林。在蒙大納州還有另一個城鎮也被命名為魯德亞德。
 
20世紀初,在吉卜林的文學事業最為鼎盛之時,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東南的一個小鎮也被命名為吉卜林(最初是被命名為魯德亞德,但因為有另一個城市已經有相同的名字,所以後來改為吉卜林)。進入這個城鎮的歡迎符號,是一個書捲軸和一片羽毛,象徵著吉卜林的寫作生涯。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怡陶碧谷,當地政府在1907年將一條原名為密米可大道的主要幹道改名為吉卜林大道。附近的地鐵基柏齡站也是以吉卜林的名稱命名的。
 
在英國,吉卜林也是寄宿學校黑利伯瑞和帝國後勤學院中一棟公寓的名稱。
 
==獎項與榮譽==
諾貝爾獎(1907)
 
==主要著作==
 
===兒童故事===
 
《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1894年)
 
===偵探小說===
《基姆》(Kim,1901年)
 
===詩集===
《營房謠》(Gunga Din,1892年)
 
短詩《如果》(If,1895年)
 
以及許多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
 
==其他作品==
《失敗的光》
 
《勇敢的船長》
 
《將成為國王的人》
 
《營房民謠》
 
《就是這樣的故事》
 
《金》
 
《Baa Baa,黑羊》
 
《Naulahka》
 
《Puck of Pook's Hill》
 
《來自山上的平原故事》
 
==參考資料==
[[Category:作家]]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