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河颂

增加 29,58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黄河颂'''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File:黄河颂1.jpg|250px|缩略图|居中|[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1666870&ver=2157&signature=vbNwIXvoP2QRIijeuI2BP0PWGHbGdSNZQ5kKLAWPQZUoVsGPIeXMPiKKAMy9iOEgy9JnXvXNw3tA-FxqHcLjrRc-d4XbNzazhiphV135-bIAEax*6Js-dH6TWOW7JCVC&new=1 图片来自陕旅集团]]]
|-
! style="background:#ccf2ff; color:#000000;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
| style="text-align:left"|黄河颂
|-
| '''作词'''
| style="text-align:left" |未光然
|-
| '''谱曲'''
| style="text-align:left" |冼星海
|-
| '''出自'''
| style="text-align:left"|《黄河大合唱》
|-
| '''歌曲时长'''
| style="text-align:left" |05:01
|-
| '''类别 '''
| style="text-align:left" |男中低音独唱
|-
| '''音乐风格'''
| style="text-align:left" |抒情、颂歌
|-
|}
</div>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未光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第二乐章《黄河颂》则采用了坚定有力的男中音独唱,歌颂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黄河大合唱》是-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创作于1939年3月, 共分八个乐章。它以黄河为背景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抗侵略、坚强不屈和必定胜利的英雄气概。并以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段和独具匠心的特色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劳动人民为赢得新生活的坚定信心。


202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杨洪基]] 、[[霍勇]]、[[丁毅]] 、[[蔡程昱]] 、[[仝卓]]、[[高天鹤]]、[[鞠红川]]、[[马佳]]合唱演唱了歌曲《黄河颂》,节目以大气恢宏、新颖活泼、惊喜连连的风格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整台节目在传承中创新,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ref>[https://www.iqiyi.com/v_19rwb1bgec.html?vfm=m_150_sogo 2020央视春晚 杨洪基霍勇蔡程昱马佳等歌曲《黄河颂》]</ref>


现已编入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审定,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课《黄河颂》(朗读人是陆洋);同时被选入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十六课《歌词三首》(2001年初审通过。江苏《黄河颂》教育版。)<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3424751402606492 黄河颂选自组诗()中的第二个乐章,普曲后风行全国]2017-03-11</ref>



==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再一次掀起了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中国共产党坚持合作反对分裂,以期能够与国民党合作,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外敌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争取抗日取得最后胜利,同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取得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胜利。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1939年初的延安诞生了。<ref>[http://www.fx361.com/page/2017/0811/4024595.shtml 《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 ]2017-08-11 10:08:16</ref>


词作家[[光未然]]是新体诗的创作大家,在到达[[延安]]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途中,战士们英勇的身姿,黄河的波涛汹涌,祖国雄奇的山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也就是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以丰富的藝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此时留法归来的作曲家[[冼星海]]辗转也正好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他被这首光未然的长诗深深的感动,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谱写了这部震惊世界的激发人们昂扬斗志的人类音乐史上的巨著《黄河大合唱》,也因此被毛主席授予他“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大合唱》问世便被迅速传唱祖国大江南北及全世界华人地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无疑对人民大众起到了极好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心灵支撑,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以黄河喻为我们的母亲,黄河的咆哮喻我们战斗的号角,预示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决心和必将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信心。



==歌词==
[[File:黄河颂谱1.jpg|450px|缩略图|右|[https://www.qupu123.com/jipu/p213235.html 图片来自Z.E.Z.个人制谱园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朗诵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朋友!<ref>[http://www.pep.com.cn/xw/zt/hd/ywsd/sfsd/7x/201806/t20180629_1925970.shtml 《黄河颂》]</ref>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伟大而又坚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向着黄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唱出我们的赞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歌词)'''
[[File:黄河颂谱2.jpg|450px|缩略图|右|[https://www.qupu123.com/jipu/p213235.html 图片来自Z.E.Z.个人制谱园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站在高山之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望黄河滚滚,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奔向东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惊涛澎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掀起万丈狂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浊流宛转,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结成九曲连环;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昆仑山下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奔向黄海之边;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把中原大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劈成南北两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黄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你这儿发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多少英雄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你的身边扮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黄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是伟大坚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像一个巨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黄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一泻万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浩浩荡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向南北两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发扬滋长!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歌曲鉴赏==
[[File:黄河颂.jpg|350px|缩略图|右|[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3424751402606492 图片来自百度知道]]]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个乐章,它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黄河颂》的音乐壮阔、深切、热情、表想了黄河的险滩激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等宏伟气势。<ref>[https://www.thn21.com/Article/chang/11156.html 《黄河颂》简介]</ref>


从诗词看,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 作者简介 ==
[[File:未光然.jpg|350px|缩略图|左| [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654e5d3944eefbbdaa44535a/3 来自搜狐</small>]]]
'''词作家'''

'''光未然'''(1913~2002.1.28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1666870&ver=2157&signature=vbNwIXvoP2QRIijeuI2BP0PWGHbGdSNZQ5kKLAWPQZUoVsGPIeXMPiKKAMy9iOEgy9JnXvXNw3tA-FxqHcLjrRc-d4XbNzazhiphV135-bIAEax*6Js-dH6TWOW7JCVC&new=1 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ref>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1aedb0edb8f67c1cfad6b809.html 未光然与黄河大合唱]2012-03-12</ref>


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

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1949年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光未然的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2002年1月28日逝世。年享89岁。


'''主要作品'''

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 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等。



'''曲作家'''</br>
[[File:%E5%86%BC%E6%98%9F%E6%B5%B7%E5%83%8F.jpg|320px|缩略图|float|'''冼星海''' [http://m.sohu.com/a/250975035_680405/?pvid=000115_3w_a 图片来自搜狐</small>]]]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声乐套曲作品。


1920年,先入岭南大学附中,后升入大学预科,演奏过小提琴和单簧管,并担任过指挥,在学习期间,他做过打字员、教员,以半工半读的方式维持生活、保证学习。1926年到北京,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选学小提琴。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夏到上海,入国立音乐学院学小提琴。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在院刊上发表《普通的音乐》的论文,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音乐”。并认为“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的民主思想。


1935年秋,面对民族危机的严重形势,他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人民的革命事业,将全部精力贡献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诜星海参加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第二队,奔赴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File:冼星海b.jpeg|350px|缩略图|float|'''冼星海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全部音乐创作''' [http://www.sohu.com/a/307676356_299906 图片来自搜狐快讯]]]


1938 年春参加了由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并与张曙共同负责抗战音乐工作。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如:《保卫芦沟桥》《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为参加电影配乐工作离开延安去苏联。


1945年,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病重被送往莫斯科治疗,病榻上完成最后一部作品《中国狂想曲》后,病逝他乡[[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同志在悼念他的挽幛上亲笔写下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的题词。


在冼星海短短的一生中,共作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曲、重奏曲多首。数量多、影响广的是群众歌曲,其中有[[进行曲]]体裁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芦沟桥]]》《[[到敌人后方去]]》抒情性与鼓动性为- -体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等。他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创作道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聂耳同志的革命音乐传统,通过广泛的题材和体裁,创作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现实。他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无愧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是人民所热爱的音乐家。<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8e1aed0e5022aaea988f0f79.html 《保卫黄河》赏析]2016-01-20</ref>



== 黄河大合唱 ==
[[File:冼星海c.jpg|250px|缩略图|左|'''冼星海''' [http://i.cztv.com/view/13323760.html 图片来自 新蓝网]]]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ontata),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7475571728804539 黄河大合唱的歌曲鉴赏]2017-11-24</ref>
[[File:黄河大合唱a.jpg|250px|缩略图|右| [http://news.sohu.com/20090725/n265472803.shtml 图片来自 搜狐新闻]]]


'''《黄河大合唱》曲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ref>[http://i.cztv.com/view/13323760.html 《黄河大合唱》:自强不息的民族赞歌 ,] 2019-10-19 11:24:16</ref>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这个乐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File:黄河1a.jpg|350px|缩略图|右|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21/123394579.shtm 图片来自 职业教育]]]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br>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



[[File:黄河颂2.jpg|400px|缩略图|左| [http://www.cnmeiw.com/News/NewsCenter/NewsDetail?keyId=41db74a8-4449-4313-9ba7-a9a400ae03c8 图片来自 中国美网 ]]]
==音乐欣赏==

[抗战胜利歌曲展播]歌曲:《黄河颂》 演唱:[[廖昌永]]<ref>[http://tv.cntv.cn/video/VSET100238860969/f1131191212b4a9e84b8444d01a6e895 抗战胜利歌曲展播 歌曲《黄河颂》 演唱:廖昌永]</ref>

[[郎朗]]《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ref>[https://v.qq.com/x/cover/4oxeo2zzx35nede/q0029ia9y47.html 郎朗《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ref>

歌曲《黄河颂》演唱:[[魏松]] 大提琴演奏:[[欧阳娜娜]] <ref>[https://v.qq.com/x/page/z3053unnojy.html 歌曲《黄河颂》演唱:魏松 大提琴演奏:欧阳娜娜] 2020年01月18日发</ref>

[[李云迪]]、[[吕思清]]演奏《黄河颂》气势磅礴,大师果然不一样<ref>[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sfgb08v/a0860bns2od.html 李云迪、吕思清演奏《黄河颂》气势磅礴,大师果然不一样]2019年04月14日发布</ref>

[[牟炫甫]]深情演唱《黄河颂》唱出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ref>[https://v.qq.com/x/page/k0605nyvjfu.html 牟炫甫深情演唱《黄河颂》唱出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2018年03月17日发布</ref>



==视频==

'''杨洪基《黄河大合唱》《黄河颂》'''

{{#iDisplay:h08548pq39f|480|360|qq}}



==参考资料==
[[Category:900 藝術類]][[Category:910 音樂總論]][[Category:913 聲樂;歌曲]]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