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沧州金丝小枣

增加 2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渊源==
演化研究成果认为,原生种枣是由酸枣演化而来,酸枣古代称棘,棘性喜温,耐瘠薄,抗盐碱。《[[诗经]]》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和“八月剥枣”之句。《[[广志]]》(公元前3世纪)中记载:“有弱枝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树苑中。”可见,沧州先民“选取好味者留栽之”,经过一代代筛选,培育出味道鲜美、果肉丰满的定型枣树。南北朝时[[贾思勰]]《[[齐民要术]]》(公元6世纪)有:“乐化枣,出青州,丰脂细核,多膏,肥美为天下第一,相传乐毅破齐时,从燕来齐所植也。”(春秋战国时沧州属燕国)。《[[三国.魏志]]》有:“冀州户口最大,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三国时沧州属冀州),这说明当时沧州已广植枣树,枣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和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沧州是金丝小枣的原产地,申请保护的地域范围内现存许多古枣树,在沧县杜生镇王会头村至今尚存一株1300多年的老枣树——“枣树王”,此树树高7.5米,冠幅6.5米,干周2.5米。目前这株千年枣树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年产枣30余公斤。所有这些都记述了沧州悠久的栽培历史并向外地传播的史实 <ref>[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413/07151332378.shtml 沧州金丝小枣的今昔],新浪网,2007-4-13</ref>
明、清代是沧州金丝小枣发展较快的时期,《[[河间府志]]》记载:“明洪武27年(1394年),命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多种桑枣,每一百里二百株……每户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后过数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配云南金齿充军”。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栽枣树200公顷,6.7万株;[[光绪]]十一年(1885)栽枣树667公顷,23.1万株。民国时期,沧州金丝小枣生产继续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1947年解放时,沧州市共有金丝小枣树2780公顷,产量1.27万吨。
==药用价值==
沧州金丝小枣被视为良好的滋补品,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能。《[[本草纲目]]》载:“枣味甘性温,……甘能补中,温能益气”。《[[本经]]》称:“枣能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益少气,少津,和百药”。临床上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不足,贫血萎黄、肺虚咳嗽、失眠、倦怠乏力、[[高血压]]、[[肝炎]]等症 <ref>[https://www.zhifure.com/snzfj/64191.html 金丝小枣的功效与作用 金丝小枣营养价值],致富热,2018-05-25 </ref>
==发展==
722,6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