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2
次編輯
變更
淡水老街
,無編輯摘要
[[File:淡水老街00.jpg|400px|缩略图|右|淡水老街[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75 照片來自]]]
'''淡水老街''',從[[台北]]淡水捷運站走出來右轉,中正路及延伸的重建街、清水街一帶,就是鼎鼎大名的淡水老街。街道兩旁林立著熱鬧的商店,不少帶有濃濃古早味,如米行、餅舖、布店、雜貨店等,有些則販賣新潮流行的服飾、玩具,形成古今交融的特殊商圈文化。老街裡可以尋寶,可以品嚐美食,還有古蹟可參觀,怎麼玩都不會膩,是遊人必去的超人氣景點。
淡水老街包含重建街、中正路與清水街。位於山坡上的重建街由於發展較早,因此兩旁仍有許多木造與磚造的老房舍,走到街底還能從高處遠眺淡水河口。後來因商業發展關係,形成另一條與重建街平行的街道,主要是以米店、碾米業為主,因此稱「米市仔」(現在清水街的北段),直到清水祖師廟興建後,米市街才改名清水街。<ref>[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75 淡水老街 ( 臺北旅遊網)]</ref>
中正路老街於民國88至89年間進行街道拓寬工程,用花崗岩舖設人行道,加上老街居民門面復古整修,以及整齊的招牌規劃,成了吸引觀光客的美麗街道。在老街的入口處有一藝術地標「藝航滬尾」,中段有一座長16公尺的燒陶藝術牆,是2004年淡水藝術節時,由淡水區內藝術家即席創作的燒陶真跡。往前行可看見紀念對淡水影響深遠的馬偕博士之馬偕石像公園,沿路還有 [[ 清水祖師廟 ]] 、福佑宮、 [[ 滬尾偕醫館 ]] 、淡水禮拜堂等古蹟。
==發展歷史==
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小鎮。位處臺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臺灣大門,西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泰半為 [[ 大屯山 ]] 陵所被覆。今日的淡水區,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臺灣。關於「滬尾」這個名稱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原居於此的 [[ 凱達格蘭族 ]] 語之音譯;一說認為淡水從前有許多捕魚的石滬,在石滬尾端的村莊自然就叫「滬尾」了。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淡水」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滬尾」。<ref>[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1&id=19 淡水老街 (交通部觀光局)]</ref>
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洋式、閩式、日式的舊建築,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從西元1629年 [[ 西班牙 ]] 人進佔、西元1642年荷蘭人入侵,歷經清政府的統治,以及日治時代的歷史舊事。拜訪淡水,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式,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清水街一帶,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 [[ 八里 ]] 及淡水、 [[ 大稻埕 ]] 間的渡輪,淡水河風情,盡收眼底。
===大眾運輸===
*搭高鐵或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北捷運至淡水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