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萊德·麥克菲特

增加 2,03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克萊德·麥克菲特'''<br><img src="https://img.discogs.com…”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克萊德·麥克菲特'''<br><img src="https://img.discogs.com/Ko_a0O6q_Y3F2DmAxamLT1qRj3k=/600x600/smart/filters:strip_icc():format(jpeg):mode_rgb():quality(90)/discogs-images/A-386684-1308561844.jpeg.jpg" width="250"></center><small> [https://www.discogs.com/pt_BR/artist/386684-Clyde-McPhatter 原圖鏈結] [https://www.discogs.com/pt_BR/artist/386684-Clyde-McPhatter 圖片來自discogs.com]</small>
|}
</div>

'''克萊德·麥克菲特'''('''Clyde Lensley McPhatter,1932年11月15日-1972年6月13日)''')
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最有影響力的R&B歌手之一。在將近15年的時間裡,他幫助定義了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在某種程度上,他是R&B明星中最不可能的人物,他的溫柔的男高音唱腔,是在少年時代演唱福音音樂時 養成。他最著名的歌曲是個人時期的《A Lover's Question》。麥克菲特長期受酗酒和抑鬱困擾,1972年在紐約因心臟病發作去世時年僅39歲。很可惜的是,並沒有關於他的音樂的權威彙編,也沒有關於這位開創性的R&B和靈魂之星的傳記。他是第一個兩次入選搖滾名人堂的音樂人,分別以漂流者組合成員(1988年) 和個人身份 (1987年)入選,因此之後入選名人堂兩次或三次的音樂人被稱為「克萊德·麥克菲特俱樂部」成員。

== 背景 ==
<ref>[https://www.allmusic.com/artist/clyde-mcphatter-mn0000154101/biography Clyde McPhatter],allmusic.com</ref>

== 音樂類型 ==
[[節奏藍調]],[[靈魂樂]],[[流行樂]]

== 活躍年代 ==
1950年-1972年

== 音樂事業 ==

<ref>[https://www.rockhall.com/inductees/clyde-mcphatter Clyde McPhatter],rockhall.com</ref>


== 主要作品 ==
《The "Chirping" Crickets》 (1957)<br>
《Buddy Holly》(1958)<br>
《That'll Be the Day》(1958)<br>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歌手]]
[[Category:作曲家]]
[[Category:美國人]]
4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