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2
次編輯
變更
白腰文鳥
,無編輯摘要
'''別名:尖尾文鳥''',雌雄同型。
台灣原生 亞 種formorsana, 成鳥 全身羽色污褐色 類 , 頭部及身體的顏色對比並不明顯。
台灣也有引進東南亞的亞種並在野外立足,這些外來亞種的頭、頸、胸顏色較黑,胸的黑色與腹部的栗色間對比較為強烈。<ref>[https://taieol.tw/pages/74836 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 (Swinhoe, 1865)],taieol.tw</ref>
== 棲地&習性 ==
經常成小群活動,或與[[斑文鳥]],[[麻雀]]混群活動,群聚性相當明顯。多在地面或草叢活動,停棲時常選擇樹林。
== 繁殖期 ==
白腰文鳥的繁殖期為4至7月間,築巢於樹木或竹叢上,巢為圓球形,開口於側面,巢材為草葉及竹葉等。在繁殖季節,常可以看到雄鳥探頭探腦的進入長草叢中採取草葉,然後像銜著一條緞帶似的飛過天空。繁殖時雌鳥負責大部分築巢的工作,而雄鳥則負責採集新鮮的草葉,然後帶回巢位交給等在那兒的雌鳥使用。
每窩產卵4至7枚。雌雄輪流孵卵期約14天,幼雛約經3週長成離巢,離巢後由親鳥照顧2週後可獨立生活。
幼鳥長成後整個家族仍然共同生活,夜間會回到原來的巢中過夜,是少數真正會「倦鳥歸巢」的鳥種。<ref>[http://naturesys.com/bird/species/bird-071-00003/ 白腰文鳥],naturesys.com</ref>
== 保育 ==
它原產於熱帶亞洲大陸和一些鄰近的島嶼,並已在日本的部分地區歸化。其家養的雜交後代,社會雀科或孟加拉雀科,在世界範圍內被發現是寵物和生物模型生物。
* Lonchura L. s. striata acuticauda (Linnaeus,1766年) – 印度 西 部和東 北 白腰文鳥 部的斯里蘭卡和斯里蘭卡 。 * L. acuticauda (霍奇森,1836年)– 印度北部 ,位於ASL約1,500米以下,向 ( 北 穿過[[不丹]] 阿坎德邦的E) 和[[ 尼泊爾]]的[[ 南部 E,在 喜馬拉雅 山]] 山麓 到孟加拉國 , 到Uttarakhand 阿魯納恰爾邦,緬甸 ( 印度 南部除外 ) 的Dehradun地區。背是中等褐色 , 下面除了臉 泰國西北 部 及下身淡黃飛羽以外 , 呈棕褐色 北老撾和越南西北部(湯金) 。* L. fumigata 本地龍蝦 (瓦爾登,1873年) – 社會雀科。馴化;已經開發了許多品種,從白色到淡黃色,灰色,紅褐色和棕色到幾乎黑色,腹部或多或少變淡。花斑鳥很常見,也有花冠或捲曲的羽毛更奇特的品種 安達曼群島 。Lonchura striata * L. semistriata ( 休ume(Hume)1874 休H島,1874 年 ) –尼科巴 白腰花文鳥 島 。 尼科巴群島的汽車尼科巴和中央(納科里)集團Lonchura striata squamicollis * L. s. subsquamicollis (ECS Baker,1925年) – 中國白腰文鳥。中 緬甸南部(Tenasserim),泰 國 ( 西 北部除外),老撾C&S,越 南 及鄰近地區 和柬埔寨S到新加坡,蘇門答臘和BangkaI 。Lonchura striata striata(Linnaeus,1766 * L. swinhoei (古巴,1882年 )– 西 南 白腰芒尼亞。印度 北中國(E從雲 南 部大陸 到 上 層為深色巧克力棕色 海),越南東北(E Tonkin) , 下層為白色 海南和台灣;也是琉球群島,也許是自然殖民者 。<ref>[https://www.thainationalparkshbw.com/species/white-rumped-munia Species of Thailand White-lonchura-striata White-rumped muniaMunia (Lonchura striata)],thainationalparkshbw.com</ref>
== 其他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