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彭佳嶼

增加 7,54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彭佳嶼''',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當地的漁民口中亦稱'''大嶼''',為臺灣附屬島嶼之一,是基隆市外海北方…”
'''彭佳嶼''',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當地的漁民口中亦稱'''大嶼''',為[[臺灣]]附屬島嶼之一,是基隆市外海北方三個島嶼中地勢較平坦、面積最大的島嶼。彭佳嶼的形成與棉花嶼、花瓶嶼如出一轍,都是經由火山噴發而成。另彭佳嶼也是[[臺灣]]'''[[北方三島]]'''中唯一有派員駐在的島嶼<ref>記者盧賢秀,"北方三島小檔案"{{cite web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8.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0-08-3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01163440/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8.htm |archivedate=2010-09-01 }},[[自由時報]],2010-8-30.</ref>。彭佳嶼距離臺灣北部[[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臺]]約140公里。行政上隸屬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中正區 (基隆市)|中正區]]管轄。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尚未開放一般人登島觀光。是[[中華民國]]宣示對[[釣魚臺列嶼]][[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主權]]的象徵。[[中華民國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

2005年8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巡視彭佳嶼,為島上「海疆屏障」紀念碑主持揭碑儀式,成為首位登上彭佳嶼的中華民國總統。<ref>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130000/newsid_4138600/4138600.stm 陳水扁巡視最北島嶼宣示釣魚台主權], [[英國BBC新聞網]], 2005年8月10日北京時間 20:43 發表</ref><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5/8/10/n1014279.htm 陳水扁前往彭佳嶼宣示釣魚島主權], [[大紀元新聞網]], 2005年8月10日 10:07:07 AM </ref>

2012年9月7日,總統[[馬英九]]巡視彭佳嶼,除宣慰島上官兵,並與駐紮於[[東沙]]及[[南沙]]的[[海巡署]]部隊[[視訊]]連線。

2016年4月9日,總統馬英九巡視彭佳嶼,為彭佳嶼氣象站的「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主持揭碑儀式。<ref>[http://udn.com/news/story/1/1618192-馬總統將視察彭佳嶼-發表東海和平談話 總統將視察彭佳嶼發表東海和平談話]</ref>

==名稱由來==

據日本仙臺藩人[[林子平]]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中顯示,彭佳嶼當時被稱作彭佳山。

據說彭佳嶼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

[[台灣日治時期]]普遍將彭佳嶼稱為「{{lang|ja|アジンコート}}」(Agincourt)。

==地理==

*位於北緯25°37'46、東經122°04'17"。
*島的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約114[[公頃]](1.1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8公尺。


==地質地形==
彭佳嶼、[[花瓶嶼]]與[[棉花嶼]]合稱北方三島,同時也是三島中面積最大、地勢較平坦的島嶼。該島為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島嶼,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辦公室與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

===氣候===
冬天島上東北[[季風]]強勁,陣風達11級風,颱風時島上風力最高紀錄每秒80公尺,超過17級風。<ref>記者黃旭磊、盧賢秀,"遊北方3島 需備妥暈船藥"{{cite web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7.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0-08-3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01173307/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7.htm |archivedate=2010-09-01 }},[ 自由時報],2010-8-30.</ref>

==生態資源==

===植物===
彭佳嶼風多且強,非常不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種,僅在燈塔圍牆內背風處有少數幾株灌木叢。每年四至五月間是島上的[[鐵炮百合]]的花季,有時成片開放熱鬧繽紛,為孤島增添幾許美景。鐵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佈在北部、東部及離島。

島上另一種特別的植物是俗稱「海芙蓉」的[[蘄艾]],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是一種稀有的名貴[[藥材]],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痠痛。

===動物===
*鳥類:早期文獻([[伊能嘉矩]]『[[彭佳嶼調查報告書]]』)記載,彭佳嶼有[[信天翁]]的棲息地,可能因為燈塔的興建與人為干擾,目前已不存在。
*魚類:附近的海域也是良好漁場。

==島上情形==

*水源:除了飲用水仍靠補給艦運補,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頂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溝導引到儲水槽。儲水槽有兩個,第一個先將雜質沉澱後,較乾淨的水再流到第二個儲水槽供水。彭佳嶼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與颱風時雨水稍多,雖然總體雨量不多(氣象觀測站資料),但因人員也少,用水不虞匱乏。
*電力:燈塔底層機房的發電機組,除供應燈塔發光所需,也供應守塔人員的生活電。
*建築:[[燈塔]]、氣象觀測站,並有[[直昇機]]場,南方海岸有人工碼頭可上岸。而[[彭佳嶼燈塔]]自1909年9月20日開始點火至今,每15秒閃白光一次,為台灣海拔第三高的燈塔。
*人口:過去島上有居民居住,目前有燈塔和氣象站作業人員、[[海巡署]]人員,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平均不到40人。而氣象站和燈塔的作業人員,在島上工作短則7年、長則19年。<ref>記者盧賢秀、劉信德/彭佳嶼採訪報導,"他們,孤守國境之北"{{cite web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5.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0-08-3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01162549/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fo5.htm |archivedate=2010-09-01 }},[ 自由時報],2010-8-30.</ref><br>原有海軍陸戰隊及海軍近程雷達站,分別於海巡署成立及國防部精進案後移交[[海巡署]]。<ref>湯曜明籲中國 勿再武嚇台灣{{cite web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jun/29/today-p5.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1-11-1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115210846/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jun/29/today-p5.htm |archivedate=2005-01-15 }},[ 自由時報]2002-6-29</ref>
*運補:島上生活物資、油料與器材使用船隻進行運補。關稅總局的巡補艦「[[運星艦]]」半個月一次的運補作業,運補時須靠小艇接駁人員和物資。氣象站與[[海巡署]]則由漁船定期運補。有時風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資都需有額外的貯備。

==景點==

*觀音洞
*土地公廟
*中央氣象局彭佳嶼氣象站
*交通部航港局彭佳嶼燈塔
*海巡署彭佳嶼機動巡邏站
*「海疆屏障」碑石
*「東海和平」紀念碑

==對外通訊==

*[[基隆市]]中正區的郵遞區號:202。
*島上沒有固定的電話網路,但有[[公用電話]]與[[中華電信]]行動電話基地台,以[[微波]]與本島連接(3G網路,UMTS)。
*可以用[[無線電|無線電對講機]]與基隆燈塔通話。

==参考文献==
{{Reflist}}
1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