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为黄土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100—1200米,原面平坦,多被沟谷分割成宽1—3千米或数百米的长条形原块。
==地貌类型==
黄陵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的有黄土原。黄土梁峁状丘陵,河谷阶地以及石质低山丘陵等。由小到大的黄土沟谷系列也发育典型。
===黄土原===
黄陵县东部以沮河谷地分开的南北二原,属广义的洛川原的一部分,是陕北保存较好的黄土原。原面平坦,坡度一般为0°—2°,边缘地带常坡度增大2°—6°。周围被沟谷环绕,边坡较陡。原边沟壑向原内溯源侵蚀迅速,不断从四周蚕食原面,使原边支离破碎,在平面上呈花瓣状,原面在逐渐缩小。
===黄土梁峁状丘陵===
主要分布于店头镇以西的广大地区,西到子午岭石质低山丘陵的东界。地貌形态以梁为主,梁顶间或有大型的孤立峁,接近主分水岭部位;以宽梁长梁居多,宽梁顶坡缓,窄梁呈鱼脊形,坡达15°—30°。黄土梁峁承袭了下伏基岩古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四纪黄土堆积东部厚,愈向西愈薄。梁峁坡上面蚀、细沟、浅沟由于森林覆盖,流水侵蚀缓慢,水土流失微弱,梁峁边缘以下的冲沟、干沟深切,黄土壁立,崩塌普遍,河沟和干沟的滑坡、泻流地很盛行,其沟的纵剖面常有石跌水,有的河沟堆积了一、二级阶地,称为沟坪地。
===河谷阶地===
洛河、沮河以及一些较大的支流,普遍发育了两级冲积阶地。一级阶地高出河床5—10米,由砂砾石、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分布较广,保存完整,多分布于河流凸岸,呈微倾斜的盾状或长条形,黄陵县城(桥山镇)即位于沮河右岸的一级阶地上。二级阶地不如一级阶地面积大,沿河谷常呈断续分布,高出河床15—25米,在大河和主要支流交汇处,往往分布连片,有的地方为基座阶地。[[马山]]和[[印台山]]之间靠沮河的一片即为二级阶地。
===石质低山丘陵===
以子午岭为主的石质低山丘陵相对起伏,一般为数十米,最大一、二百米,是古剥蚀面的残余部分,第四纪以来间歇性上升较显著,不利于黄土堆积,因而形成黄土高原中的孤岛状石质低山丘陵。这一地貌区缺乏连续的黄土披覆,仅在平缓的山坡和谷地有黄土分布,且多系次生黄土,厚度不大,由于梢森茂密,现代侵蚀比较轻微。
===黄土沟谷===
黄陵县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沟谷地貌极为复杂,常见的侵蚀沟由小到大,有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等,构成一种具有成因关系的黄土沟谷系列。
==地貌分区==
===东部原面区===
东部原面,由于沮河切割,分为南北二原。北部原区包括隆坊、阿党、太贤和仓村四个乡(镇);南部原区包括田庄、侯庄两个乡(镇)。地势较平坦,坡度一般为0°—2°。四周由于现代沟谷溯源侵蚀活跃,致使原面支离破碎,并不断在缩小。
===西部山区===
主要包括双龙、腰坪、店头三个乡(镇),海拔1300—1600米,是黄陵县的水源涵养林区。本区西高东低,黄土堆积厚度呈愈向东愈厚,西部缺乏连续的黄土披覆。由基底古地貌以及现代流水侵蚀的影响,该区岭谷交织,山恋重迭,起伏不平。
===河谷川道区===
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东西走向的沮河川道,此外,还有[[洛河]]、[[葫芦河]]川道等。本区主要包括龙首、康崖底、桥山、阿党以及田庄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5%,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是三个地貌区中最低的一区。河谷川道主要由河流侵蚀冲积而成,谷深120—150米,河谷中普遍发育着两级冲积阶地。
===各类地貌面积比例===
山地占71.4%;川道河谷占4.1%;沟坡山台占13.8%,原面占10.7%。全县1千米以上的河沟共1621条,总长度5302千米,沟壑密度2.33千米/平方千米。
气候:黄陵县地处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4℃,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7℃,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零下4.5℃。
交通:黄陵县境内有以西包210国道为主的9条主干公路,通车里程561.7千米。
==植物资源==
鸟类:[[小斑沮鹈鹕]]、普通[[鸬鹚]]、[[苍鹭]]、[[绿头鸭]]、[[豆雁]]、[[大天鹅]]、普通[[秋沙鸭]]、[[赤麻鸭]]、[[雀鹰]]、普通[[鸷]]、[[金啊]]、[[短趾啊]]、[[秃鹭工脚隼]]、[[灰脊隼]]、[[白尾]]、环颈([[野鸡]])、[[石鸡]]、[[金鸡]]、[[鹌鹑]]、[[小田鸡]]、[[董鸡]]、[[黑水鸡]]、[[眚顶鸡]]、[[毛脚沙鸡]]、[[黑翅长脚]]、[[银鸥]]、[[大杜鹃]]、[[中杜鹃]]、领角([[猫头鹰]])、[[毛脚鱼鹄]]、[[大鸨原鸽]]、[[岩鸽]]、[[灰斑鸩]]、[[珠颈]]、[[斑鸩凤]]、[[头春鸡]]、[[环颈鸽]]、[[纵纹腹鹄]]、[[雨燕]]、[[楼燕]]、[[兰翡翠]]、[[戴胜]]、蚁([[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绿啄木鸟]]、[[短趾沙百灵]]、[[小沙百灵]]、[[蒙古百灵]]、[[凤头百灵]]、[[云雀]]、[[灰沙燕]]、[[家燕]]、[[树鹨]]、[[田鹨]]、[[山鸽]]、[[白鸽]]、[[灰鸽]]、[[黄头鸽]]、[[黄鸽]]、[[红尾百劳]]、[[长尾灰百劳]]、[[北鸟]]、[[灰鸟]]、[[松鸦]]、[[红嘴兰鹊]]、[[灰喜鹊]]、[[喜鹊]]、[[红嘴山鸦]]、[[鼻马鸦]]、[[寒鸦]]、[[大嘴乌鸦]]、[[红胁兰尾鸡]]、[[兰点颏]]、[[赫红尾鸲]]、[[北红尾鸲]]、[[黑背燕尾鸲]],[[黑猴右鸭]]、[[白腹]]、[[赤颈]]、[[斑]]、[[棕颈钩嘴鹛]]、[[锈脸钩嘴鹃]]、[[棕头鸦雀]]、[[山嗓鹛]]、[[大苇莺]]、[[芦莺]]、[[稻田芦莺]]、[[小白喉莺]]、[[黄腹柳莺]]、[[棕眉柳莺]]、[[极北柳莺]]、[[暗绿柳莺]]、[[白脸山雀]]、[[黄腹山雀]]、[[煤山雀]]、[[燕雀]]、[[金翅]]、[[红眉米雀]]、[[普遍米雀]]、[[北米雀]]、[[灰头鹀]]、[[灰眉岩]]、[[三道眉革]]、[[小鹀]]、[[芦鹀]]。
==矿产资源==
黄陵县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储量丰富,制陶和建筑原料也非常丰富,稀散元素、放射性矿藏、水晶石矿床以及天然气,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勘探。
===煤与稀散元素===
据1983年12月《[[陕西省黄陵矿区总体规划设计汇报提纲]]》载:“已探明储量27.3亿吨,可采储量21.8亿吨”。据《[[黄陵国土资源]]》载:“已知进入黄陵矿区规划的煤田面积为508.2平方千米。其普查地质储量7.7985亿吨,详查地质储量24469亿吨;详查部分地质储量6.5013亿吨,精查部分地质储量7.7985亿吨。另有南川露天部分地质储量718.8万吨”。而进入矿区设计的有店头、建庄两个煤田区,其中店头区面积353.2平方千米;建庄区155平方千米,其面积占总煤田面积的58.82%。
===陶瓷建筑原料===
陶瓷原料:店头2—3号煤层间,有一层0.5—1.3米厚的灰白色泥岩,当地群众俗称煤矸石,一直为当地陶瓷工业所利用。
建筑原料:县境内已经探明的建筑原料有[[直罗]]、[[延安]]群砂岩及红砂,细密坚硬,呈厚状,是历来用于修楼房所必需的材料。在沮河流域和东部沟壑地带,蕴藏有不少石灰岩料礓石,是烧制石灰的原料,可供建筑用。
==历史文化==
[[戏剧]](曲):[[黄陵县戏剧]](曲)[[艺术]]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末和清初。当时在[[陕西]]、[[甘肃]]一带兴起修庙宇祭神灵的风气,黄陵县境内凡有庙宇的地方都建有戏楼,凡“[[龙王庙]]”、“[[山神庙]]”、“[[娘娘庙]]”、“[[关帝庙]]”、“[[文庙]]”等每年定期有庙会,过庙会时必然要唱3天4夜大戏。这样年深月久,相约成俗,一直流传下来。每逢遇庙会唱戏时,周围数十里地的群众拖儿带女全家出动。既向神灵烧香献供,又看戏观光,以饱眼福。即使一些交通不便的小山村。也修建有各种名堂的小型庙宇,群众为了表示善心诚意,唱不起大戏时,也要设法唱上3天4夜“[[皮影戏]]”、“[[线胡戏]]”或“[[木偶戏]]”。
==参考文献==
==风景名胜==
===黄帝陵===
“轩辕黄帝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第1号古墓葬,号称“天下第一陵”。陵区三面环山,沮水绕流,形如八卦,气势非凡。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5800亩,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属中国最大古柏群,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长青、风景独特的绿岛奇观。庙内“黄帝手植柏”为世界柏树之冠,汉武帝“挂甲柏”为世界柏树之奇。
轩辕庙内碑廊中陈列的石碑,多为历代帝王“御制祝文”,均为稀世珍品,同时还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名人手迹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等。随着黄帝陵庙前区和祭祀大殿两期竣工,一个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雄伟、庄严、古朴、肃穆”气势的黄帝陵展现炎黄子孙面前。
===千佛寺石窟===
[[千佛寺]][[石窟]]又称万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四十千米处的双龙镇峪村西,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
此窟为单室窟,窟口处凿石为三开间雕石作仿木构窟檐,明间宽2.02米,通宽5.04米。檐柱为八角形,为宝装覆莲住础。柱头之间以阑额相连,施四铺斗拱,栌斗出单抄,令供上施替木,上承檐枋。平柱上有3处北宋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游人题记。此窟窟檐为陕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有佛像60余尊。窟口左右有佛龛各一个,以二园柱与洞口隔成三间,成檐廊。上有二层斗拱。中间是入口,走廊两壁浮雕观音菩萨像。石窟内高5.3米,宽9.3米,深12米。正中为[[佛龛]],高3.38米,宽5.9米,深4.73米,内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迦叶]]、[[阿难]]两弟子。窟项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窟内东西两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东壁有姿态优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后壁有[[五百罗汉]]和一百徒从脬雕像,场面宏大,并间以佛说法图、磐涅图。菩提树下悟道、普济众生等佛传故事。东南壁雕有佛像24尊,东北壁有16尊。窟北壁前侧为药师佛,高2.55米。药师佛左手持钵,右手施“疗病印”,旁为七级浮屠,塔下为两比丘,作昂首仰望状。药师佛上方为相向驭风而行的飞天像。
==县区名片==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