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干地支

移除 1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ref>[http://www.zyqmdj.com/518.html 十天干],易宇山人周易网</ref>,"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ref>[https://new.qq.com/omn/20190908/20190908A07C1S00.html 易学:十二地支万物类象(收藏)],腾讯网,2019-09-08</ref>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数学|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甲子 (循环)|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老年人。
[[File:干支纪年.jpg|300px|缩略图|右|<big>干支纪年</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1110/c9564937bde8421684975f7f0662db3d.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03412779_732796 来自 搜狐网 图片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载记[[轩辕]][[黄帝]]「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创立干支纪年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ref>[https://new.qq.com/omn/20190908/20190908A07C1S00.html 易学:十二地支万物类象(收藏)],腾讯网,2019-09-08</ref> 分别组合起来,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之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 (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四分历]]与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 (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将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计算[[八字]]时使用的干支历每五年一循环,每月的天干由该月支所在年的天干决定。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为甲子年,则该子月为丙子月,紧接着其后的丑月是丁丑月。
年上起月的歌诀,《[[五虎遁月歌]]》: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从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若问戊癸何方法,甲寅之上好推求<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22/17/45546700_764464050.shtml 《五虎遁月歌》],个人图书馆,2019-06-22<ref>
具体的推算如下表:
717,1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