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間又稱考中進士為「金榜題名」。 隋煬帝於大業元年(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為科舉的開始。 隋、唐時,進士科和明經科都算是考試科別,明經科考經學和時務策。進士科除考經學和時務策以外,還要「加考詩賦」。武后為了
    7 KB (1,283 個字) - 2019年11月13日 (三) 13:10
  • 孫伏伽是明人徐應秋《玉芝堂談薈》、清人徐松《登科記考》等書記載的唐代高祖武德年間的進士科狀元,也是現今絕大多數科舉、狀元類書籍記載為唐代的第一位狀元。因為始創科舉制度的隋代沒有留下狀元的資料,故而孫伏伽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科舉狀元……顏康成,徐松《登科記考》卷二十七《附考•進士科》載於科份不詳的進士名單中,然山東地方誌資料中,顏
    13 KB (2,395 個字) - 2022年8月8日 (一) 23:08
  • 。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
    11 KB (3,008 個字) - 2023年4月8日 (六) 06:44
  • 三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史科,"此歲舉之常選也。其天子自詔曰制舉,……見於史者凡五十餘科,故謂之科目。"其中進士科已特受重視。宋的分科較少,進士科以外出身者極罕見。明、清只設進士,有科無目,而仍沿舊稱為科目。 指通過科舉取得的功名。宋· 陳亮 《送吳久成序》:"少以氣自豪,出手取科目,隨輒得之。"明
    6 KB (1,501 個字) - 2022年11月8日 (二) 17:40
  • 》:「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 阮朝明命年間開進士科,俗稱殿試為庭試。 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五:舊制,殿試皆有黜落,臨時取旨,或三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故有累經省試取中,屢擯棄於殿試者
    4 KB (926 個字) - 2019年2月15日 (五) 14:15
  • 《近試上張水部》是唐代詩人朱慶餘在應進士科舉前所作的呈現給張籍的行卷詩。此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藉以徵求張籍的意見。全詩選材新穎,視角獨特,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將自己能否踏上仕途與新婦緊張不安的心緒作比,寓意自明,令人玩味。 「近試上張水部」這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
    9 KB (2,256 個字) - 2020年4月5日 (日) 12:30
  •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 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 韓愈、 皇甫湜,並和 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
    4 KB (820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3:54
  •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科、其次是明經科。明經科主要對儒家經書的記憶和理解,錄取率約為1/10,考中相對容易一點,進士科除考經書外,側重考詩賦和時務策論,對文學水平和治國治民見解有很高要求,錄取率約為1/60,考中很不容易。但進士前程遠大,仕途光明。唐朝中後期的宰相半數為進士出身。進士科是當時讀書人入仕
    3 KB (899 個字) - 2024年4月17日 (三) 19:51
  • 《唐摭言》十五卷,一百零三門,按內容分門系事。《郡齋讀書志》入「子部小說家類」,雲:「唐·王定保撰。分八十三門,記唐朝進士應舉登科雜事。」《直齋書錄解題》雲:「專記進士科名事。定保,光化三年(900)進士,為吳融子華婿,喪亂後入湖南,棄其妻弗顧,士論不齒。」《宋史·藝文志》亦著錄。本書作於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
    2 KB (538 個字) - 2020年1月21日 (二) 20:08
  • 。考中明經科,調任臨渙主簿,棄官歸夏,與陽城結為莫逆之交。德宗召陽城擔任諫議 大夫,陽城沒有應詔任職,詔令楊寧前往勸諭,與陽城一起入朝。楊虞卿考中進士科、博學宏辭科,任校書郎。抵達淮南,給人送婚聘禮金,適逢陳商埋葬他的先人, 家中貧窮無法安葬,楊虞卿未曾與他交往過,拿出隨身攜帶的全部禮金資助他。 穆
    15 KB (3,838 個字) - 2022年10月4日 (二) 15:41
  • 足以覘名場之風氣,驗士習之淳澆。法戒兼陳,可為永鑒。」這部書共有十五卷,一百零三門,按內容分門系事。 首先,它對唐代科舉制度尤其是進士科的記載甚詳。《唐摭言》載:「進士科始於隋大業中,盛於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
    14 KB (3,694 個字) - 2021年8月15日 (日) 19:07
  • 於應試者的政見高下,而是其文辭的優劣了。策題與答策,一般都駢四儷六,典雅工巧。所以梁時沈約批評秀才對策已成"雕蟲小技",與政治見解毫不相干。隋代設進士科(見科舉制),亦採用對策之法。唐代進士考試有時務策五道以考察對策者的政見和文辭,制舉諸科常常也要對策。 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建立信用體系作為完善市場
    4 KB (1,084 個字) - 2023年10月14日 (六) 20:14
  • 手,加強官僚隊伍建設。為此,李德裕主要採取了以下對策。 首先是嚴格進士覆試製度,提高銓選質量,選拔真才實學。進士科是唐代選拔官吏的一個重要門徑,曾起過非常積極的作用,但隨時間的流轉,「進士科當唐之晚節,尤為浮薄,世所共患也」 [2] ,其弊端也日趨明顯。 有鑑於此,公元843年(會昌三年)正月下敕
    46 KB (12,985 個字) - 2019年9月11日 (三) 15:29
  • 等。 武后為對抗掌握政權的唐宗室、大臣,在科舉制度中提昇進士科的地位,使科舉制度更加完備。因進士科難考,而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所以進士科逐漸受到重視。這意味著士族在歷代所享有的優勢,也就是對於經學的優渥學識,隨著科舉制度中進士科的流行,受到挑戰,而主攻明經科的士族影響逐漸衰微。所以唐
    17 KB (4,352 個字) - 2019年12月25日 (三) 05:30
  •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 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 韓愈、 皇甫湜,並和 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
    4 KB (812 個字) - 2020年12月27日 (日) 22:11
  • 賦必須遵守的對仗、聲韻的限制。唐代進士科舉考試命題作賦,除須遵守俳賦對仗聲律要求外,還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韻腳字,一般為四言兩句八字,即限八韻。宋代試賦沿襲唐制。後世便通稱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為"律賦"。 南朝俳賦的對仗、聲韻有一定講究,但未形成格律唐代進士科試詩賦,使士人必須熟悉對仗技巧和四
    18 KB (4,957 個字) - 2022年3月28日 (一) 14:45
  • 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併和特權,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王安石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改革取士。廢明經,設明法科。進士科不考詩賦考時務策,整頓太學,唯才是舉,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 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簽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
    5 KB (1,090 個字) - 2021年2月27日 (六) 05:28
  • 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併和特權,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王安石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改革取士。廢明經,設明法科。進士科不考詩賦考時務策,整頓太學,唯才是舉,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 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簽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
    5 KB (1,090 個字) - 2021年2月24日 (三) 09:20
  • 進士及第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進士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
    3 KB (656 個字) - 2020年7月26日 (日) 22:08
  • 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併和特權,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王安石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改革取士。廢明經,設明法科。進士科不考詩賦考時務策,整頓太學,唯才是舉,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 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簽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
    5 KB (1,078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4:19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