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1954年發現曇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後進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陶燈等一批重要文物。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是中國東南地區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之一,因福建閩侯曇石山遺址而得名。曇石山文化距今4000~5500年,曇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搖籃和先秦閩
    14 KB (3,184 個字) - 2020年3月11日 (三) 19:25
  • 言片。 閩語在閩南人口最多的台灣有相當大數量的使用者,影響力僅次於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閩語的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曇石山文化以及後期的閩越文化。閩語在其他國家華人居住地區也有相當規模的影響力。截止至2002年,以各種閩語為母語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布範圍不如粵語廣。
    7 KB (1,818 個字) - 2020年8月3日 (一) 19:50
  • 。控制還原氣氛,是燒成中比較進步的工藝技術,因此灰陶一般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才占主要地位,如中原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後期和東南地區的石峽文化及曇石山文化等。 灰陶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中已經出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灰陶,特別是用於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二
    2 KB (508 個字) - 2022年9月15日 (四) 16:24
  • 2米多,有上、中、下三層疊壓關係。它的上層包含有青銅時代黃土侖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東張中層文化的遺物,中層和下層是曇石山文化的兩個時期。    曇石山文化的特點是:生產工具以小型石錛為主,前期磨製較粗糙,後期磨製較精緻;前期和後期都使用大型牡蠣殼製成的工具——「貝耜」;陶器以泥質灰黑
    4 KB (1,101 個字) - 2020年7月6日 (一) 16:44
  • 閩侯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景點有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曇石山文化遺址、雪峰寺、馬嵐山等,曾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快速導航 : 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文名稱 : 閩侯縣 著名景點 :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雪峰寺、曇石山文化遺址、馬嵐山風景區等 經 緯 度 :
    56 KB (15,586 個字) - 2021年5月4日 (二) 22:22
  • White Tea.JPG File:同安文車鼓.jpg File:Ming-uong-su.JPG 福建文化歷史悠久,從5000年前的曇石山文化發展出閩南文化、閩都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世界文化貢獻良多,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其海洋文化與南島語族的影響力,二是朱
    30 KB (5,196 個字) - 2020年9月24日 (四) 18:54
  • 閩侯縣(古屬:福州府閩縣、侯官縣)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位於福建福州西南側,是千年古縣,素稱「八閩首邑」。 閩侯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景點有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曇石山文化遺址、雪峰寺、馬嵐山等,曾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196年(漢建安元年)置侯官縣,屬會稽郡南部都尉。三國吳時,隸屬建安郡。
    48 KB (13,395 個字) - 2021年2月9日 (二) 18:06
  • 此發現曾震驚學界,認為日本人種起源有可能要追溯到古代曇石山文化地區。 擁有六樣中華之最的福建曇石山文化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官方網站[失效連結]
    1 KB (191 個字) - 2021年1月1日 (五) 18:20
  • 山背文化遺址位於修水縣上奉鄉山背村,距修水縣城約36公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廣東曲江的石峽文化、福建閩江的曇石山文化為東南地區三種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鑑定工作組在修水縣山背地域發現43處古文化遺址,並選擇
    34 KB (7,766 個字) - 2020年1月16日 (四) 18:18
  • 水稻種植業都已達十 分發達的水平。繼河姆渡、大溪文化之後,嘉興馬家浜文化、京山屈家嶺文 化、餘杭良渚文化、鄖縣青龍泉三期文化和江西山背文化、福建曇石山文化、 廣東石峽、陳橋、金蘭寺文化以及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的新石器晚期文化 等等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的大部分農業文化遺址,都普遍流行着水田耕作, 並以種植水稻為主的生產習俗。
    9 KB (2,421 個字) - 2022年7月31日 (日) 16:27
  • 82年。器表施黑衣以及刻劃三角形平行狩獵活動的得力助手。 農業的發展和定居生活痔貌略相近,硬陶的燒成溫度都在1000℃以上。 斜線紋的風格,又與曇石山文化中的莊邊山上層類型相接近。 馬嶺遺址搜狗
    4 KB (1,043 個字) - 2021年12月8日 (三) 10:24
  • 靈山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泥質灰陶器,其年代不早於崧澤文化(BC5800-BC4900),但在地緣關係上,與河姆渡文化分布區更為接近,而遺址中挖掘出的炊器又證明,靈山遺址跟福建閩江流域的曇石山文化又有着一定的淵源。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遺址中也出現少量的截面呈T形和方柱形、圓錐形鼎足,但炊器以陶釜為絕大多數,陶鼎數量稀少;同時,還出現了一定數
    5 KB (1,274 個字) - 2021年4月24日 (六) 22:08
  • 二三層。 「薪火相傳、置縣建治」。主要展示遠古時期的閩侯,依山吻海,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優越,為人類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場所。五千年前,出現了曇石山文化,開啟閩族社會的最初文明。三千年上下,創造了青銅時代的黃土侖文化。二千年左右,形成閩越國的王畿之地。漢晉以來,大量中原百姓相繼南遷入閩,為閩侯帶來
    4 KB (906 個字) - 2022年1月4日 (二) 08:00
  • 將水稻開始馴化的時間確定在1萬年前左右,研究結果進一步確立了我國早期水稻馴化在世界農業起源中的地位;2)在閩江下游新石器代表性遺址的曇石山下層和曇石山文化層里發現了黍粟植硅體,將旱作農作物傳播至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時間提前至距今5500年,研究結果為史前農業和人群由中國大陸地區向台灣和環太平洋島嶼的傳播與擴散提供的新的證據。
    11 KB (2,397 個字) - 2022年1月14日 (五) 12:52
  • 福建曇石山遺址博物館 曇石山文化曇石山文化因曇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名。遺址位於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已有5000多年的曇石山文化,堪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比,並具有海洋文明獨特而鮮明的特徵。1954年發現曇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後
    69 KB (19,137 個字) - 2021年3月9日 (二) 22:13
  • 鄉,據不完全統計,福州籍海外鄉親達27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 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孕育出了曇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壽山石文化等一批閩都文化品牌,湧現出了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鄧拓、高士其、陳景潤、吳孟超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傳統工藝品脫胎
    19 KB (4,945 個字) - 2020年5月16日 (六) 00:08
  • 海洋文化薰陶的結果。人們把它概括為藍色的海洋文化。 追尋閩商的足跡,如同翻覓一本厚重的史實。福建是個具有悠久經商傳統的地方。遠在4千多年前,曇石山文化已顯現海洋文明的特徵;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近代,廈門、福州位居五口通商之列,馬尾船政文化輝煌一時。可以說,海洋、商貿、
    42 KB (12,588 個字) - 2020年7月2日 (四)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