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k 2手榴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k 2手榴彈(或寫作Mk II)是一種反人員破片手榴彈,美軍於1918年導入,用以取代Mk 1手榴彈,在二戰、朝鮮戰爭至越戰中所使用。由於外型相似鳳梨又名鳳梨手榴彈或「菠蘿」,因保險片的形狀被稱為「鴨嘴手榴彈」,因外觀被稱為「卵形手榴彈」、「鳳梨手榴彈」、「癩瓜手榴彈」或「菠蘿」[1]。美軍之後以M26系列(M26/M61/M57)及M33系列(M33/M67)取代Mk 2。

簡介

二戰期間,美軍士兵使用了許多類型的手榴彈,但主要配備的Mark II手榴彈。它為鐵鑄,外部呈鋸齒狀,利於在爆炸後產生更多的彈片。它內部TNT 填充物,但由於戰爭初期TNT短缺,內部多填充硝化澱粉複合物。Mark II的殺傷半徑是5—10碼,但彈片可殺傷至50碼。由於公認的投擲距離多為35—40碼,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彈後臥倒直至手榴彈爆炸。

美國在大戰中使用的手榴彈主要的就是MKⅡA1一種。其前身MKⅡ手榴彈是仿照英國的米爾斯手榴彈設計的,但其彈體形狀和裝藥卻不同,橢圓鑄鐵彈體,彈底有小平底,其引信結構與米爾斯手榴彈完全一樣。MKⅡ式手榴彈於二十年代末裝備美軍。

MKⅡ的改進型MKⅡA1在大戰前研製,四十年代初裝備美軍,是二次大戰期間美軍最普遍裝備的手榴彈,也是世界上繼米爾斯手榴彈之後,早期最有影響的一種手榴彈,五十年代初被M26式手榴彈所取代

對比MKⅡ,MKⅡA1將引信改進成一個整體;將彈體口部的聯接螺紋改成與美國M9式反坦克槍榴彈尾管的聯接螺紋配套。其引信結構與英國的No.36M式手榴彈基本相同,是針刺發火延期引信,發火機構為翻板擊發機構。

其將彈的引信摘除後,裝上M9或M9A1式反坦克槍榴彈的尾管,可做槍榴彈使用,通過M7/M7A1〔配M1加蘭德〕或M8〔配M1卡賓〕槍榴彈發射器用空包彈發射,射程約一百五十米——情景在電影突出部戰役》中可見到。

M9或M9A1式槍榴彈的引信是裝在尾管內的碰炸引信,結構非常簡單,由滑動式擊針、阻隔簧、針刺雷管和傳爆藥組成。平時,由保險銷將引信鎖定在保險狀態,使用時,拔除保險銷,引信處於待發狀態,當彈碰擊目標時,滑動擊針在慣性作用下,壓縮阻隔簧,擊發針刺雷管,完成彈的起爆。

其餘結構與原型MKⅡ相同:為鐵鑄,外部呈鋸齒狀,利於在爆炸後產生更多的彈片。它內部以TNT為主填充物,但由於戰爭初期TNT短缺,內部多填充硝化澱粉複合物。

MKⅡ系列是防禦手榴彈,殺傷半徑是五~十碼,但彈片可殺傷至五十碼。由於公認的投擲距離多為三十五~四十碼,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彈後臥倒或找掩體隱蔽直至手榴彈爆炸。

除普通彈外,還有強裝藥彈、發煙彈、訓練彈等彈種,外形和普通彈是一樣的,靠不同的塗裝區別——例如強裝藥彈體橙色、發煙彈彈頸塗黃色帶、訓練彈彈體藍色[2]

視頻

Mk 2手榴彈 相關視頻

液壓機擠壓MKⅡ手榴彈,會發生什麼?看的時候一定要握緊手機!

參考文獻

  1. Mk 2菠蘿 ,中華武器庫
  2. MKⅡ手榴彈:二戰美軍大兵明星武器 ,空中網,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