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6月份多地密集出台穩投資計劃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務院日前發布《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在穩投資促消費方面提出6項具體政策,包括加快推進一批論證成熟的水利工程項目、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因地制宜繼續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等。近日,多地出台穩投資政策,在聚焦傳統基建的同時,不少地方將新基建作為投資重點。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各地陸續出台穩投資計劃,不僅可以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民生,擴大就業。

  目前,多地重大項目建設已進入投資放量「加速期」。例如,6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集中開工19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094億元,多為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生態民生等項目。6月21日,河南省鄭州市集中開工281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598億元,涵蓋新基建、交通、能源、水利、市政設施等多個領域;同日,雲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雲南省2022年度省級重大項目清單》,要求全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形成有效投資。此次發布的重大項目清單共有項目1200餘個,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農業、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

  此外,記者注意到,多地發布相關基建投資文件以擴大有效投資。例如,6月23日,山東省印發《山東省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網建設行動計劃;到2025年,5G基站數達到25萬個,5G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高質量、大規模5G網絡全面建成。寧夏回族自治區日前出台《寧夏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推動「新基建」和「傳統基建」融合發展;明確了首批364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16035億元,其中,全國算力網絡寧夏樞紐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工程等35個信息基礎設施總投資3101億元。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將新基建作為投資重點,就是要發揮擴大有效投資的作用,通過新基建,支撐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技術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新基建和傳統基建的統籌協調和融合發展是重點。同時,東數西算工程的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建設成為重要的發力點,有利於帶動中西部地區完善算力經濟產業生態形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宋向清認為,投資新基建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營商環境;有利於提升資本治理效能,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於推動消費升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幹企業將加大投資力度,一批重大項目將開工建設。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推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重要的融合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積極探索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強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布局,圍繞規劃、網絡、用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撐「東數西算」工程建設,推動各樞紐節點建設儘快落地生效。

  吳琦表示,為使新基建更好地發揮作用,應科學規劃新基建布局和投資規模。加強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共享、平台共建和產業合作,加快城市新基建向農村延伸覆蓋。同時,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探索設立新基建專項貸款,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

  宋向清表示,各地在推進新基建過程中要做好新老基建的統籌協調,要做好投資運營的評價考核。建議探索建立新基建投資評估考核指標體系,為投資者設計一張「考卷」,考核其投資效率效益;為運營者設計一張「動態檢測表」,檢查其動態運營的階段性成果和階梯式指標變化趨勢;為使用者畫一張「全景圖」,從要素支撐、效益效率、使用成效等領域描繪新基建為經濟帶來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