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1993年寫「黃皮」會寧縣誌稿和「紅皮」會寧縣誌稿來由的分別說明(潘涌昌)

1993年寫「黃皮」會寧縣誌稿和「紅皮」會寧縣誌稿來由的分別說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1993年寫「黃皮」會寧縣誌稿和「紅皮」會寧縣誌稿來由的分別說明》中國當代作家潘涌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1993年寫「黃皮」會寧縣誌稿和「紅皮」會寧縣誌稿來由的分別說明

12月13日記事

寫「黃皮」縣誌稿說明

這套縣誌稿共16編,除交通、人物兩編下限時間在1988年外,其餘各編下限時間均在1986年。1988年夏至1989年夏,這套志稿相繼編印成冊。每編志稿共打印100多冊,分送縣誌顧問、縣誌編委成員、其他有關單位和人員,另外留存30多份準備上報白銀市審核。

1989年10月26日,縣誌編委會議決定,縣誌下限時間一律延長到1988年底(後來又延至1989年底)。於是,又補充了幾年的材料,這套志稿也未送審。由於這套油印志稿封面是黃色的,為便於和後來的紅色封面送審稿區別,所以在縣誌辦工作人員中稱這套志稿為黃皮縣誌稿,也有人索性稱「黃皮書」。

12月16日記事

寫「紅皮」 縣誌稿說明

1989年10月26日,縣誌編委會議作出縣誌下限時間由1986年延長至1988年的決定。不久,又決定延長到1989年,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這樣,原印黃皮縣誌送審稿(下限1986年)又不適用了。於是,又收集補充後幾年的資料,重新**送審稿。1991年夏編印結束。這套志稿在篇目上作了調整,合併為10編。由於封面是粉紅色的,為便於和1989年編成的黃色封面送審稿區別,所以就叫它紅皮縣誌稿。這套志稿一面送白銀市志辦審閱,一面由縣委常委擴大會議評審。由於縣上有人提出這套志稿不能代表會寧的水平,因此決定組織人重新修改。當時另抽調5人和縣誌辦人員一起集體修改。1991年8月26日開始,歷時1年零80天修改結束。期間,白銀市於1991年12月10日組織終審《會寧縣誌稿》,提出許多意見。縣上修改結束後,手抄3份,作為縣上的最後定稿。[1]

作者簡介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肅會寧人,會寧簡師肄業,助理會計師,主任科員,1951年參加工作,曾任鄉文書,區秘書,縣、社數單位科員、會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