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名皇家子弟犯法,道光帝舉棋不定,曾國藩出一主意:全部斬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9名皇家子弟犯法,道光帝舉棋不定,曾國藩出一主意:全部斬首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align:left"當自己的上級領導遇到棘手事情,舉棋不定的時候,作為下屬,該如何獻計獻策,讓領導當機立斷呢?晚清名臣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權謀案例。
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歲的曾國藩在禮部侍郎的任上,一天夜裡,突然被道光皇帝召見宮去,給他安排一個非常難辦的差事。讓他去順天府大興縣考核縣學。
01 遇到世襲男爵
順天和奉天作為京畿重地,其所轄官員,幾乎都為滿人擔任,各種考核,歷來也都由宗人府派遣官員前往,曾國藩接到欽命後,一時不明白道光皇帝到底是何意圖?
這可不是一個好差事,清兵入關以來,沒有一個漢人官員染指順、奉兩地的任何事務,這些地方,都是八旗子弟聚集的地方,而且皇親國戚眾多,稍有不慎,不僅烏紗帽不保,甚至掉腦袋都有可能。
道光皇帝見曾國藩一臉疑惑,說道:「大清至建立以來,滿人貴族子弟都是尚武輕文,不學無術者居多,現在內憂外患,朕實在憂心。朕派你去,就是希望能改變這一局面,同時幫朕整頓一下當地的吏治。」
那麼,問題來了,清朝自建立以來,對順、奉兩府所轄的縣學都是進行特殊對待,曾國藩此去,到底是要按宗人府的規矩來辦,還是一視同仁,和其它縣的考核一樣呢?
此去凶多吉少,曾國藩成為朝廷大員後,在和朝中大臣周旋以來,他必須知道皇上的想法。對聖意,一半靠猜測,一半也得有明確指示。
顯然,道光皇帝也未考慮到這一層,沉默了半響,深思熟慮後,這才對曾國藩說道:「別的省份如何做,大興縣照辦。」
有了皇上的明確指示後,曾國藩這才叩頭告退。
大興縣離京城並不遙遠,僅僅只有30里,曾國藩本想將這趟差事迅速辦完,早點回京。可他出師不利,剛到大興縣,就遇到了大麻煩。
大興縣的縣學和其它省份並無區別,也都是由朝廷全額撥付銀子舉辦,而曾國藩考核縣學,也並無特例,同樣是抽查縣學教授、訓導的課程安排,以及朝廷撥付銀子的使用和是否有舞弊行為發生等等。
曾國藩這一查,還真查出了大事。
縣學不僅貪污嚴重,秀才們所寫的文章,也是牛頭不對馬嘴,尤其是縣學教授(相當於教育局局長),更是一個武舉出生的文盲。更讓曾國藩心驚膽戰的是,此位名叫勝達達的教授,還是一名二品頂戴的世襲男爵。
知縣也僅僅是七品芝麻官,而一個縣的縣學教授就是一名男爵,可見當時的八旗子弟有多威風。
勝達達的祖上軍功赫赫,而且還和道光皇帝沾親帶故,是不折不扣的皇家子弟,皇族成員。勝達達根本沒將曾國藩這個欽差放在眼裡,一見面就出言不遜,讓曾國藩不要查了,「大清的江山是靠馬上功夫得來,又不是靠文章!」
這也就意味着,曾國藩要想考核縣學,根本無人聽他指揮。可如果辦不好皇上交辦的差事,他就會成為一個沒有能力,不敢任事的人了。
曾國藩的每一步處理方法,都足以見證他在官場上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