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馬負圖寺在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馬負圖寺在哪龍馬負圖寺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績,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圖」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距今已有1600餘年。因歷代戰亂,屢建屢廢。[1]

地理環境

北臨黃河,南依邙山,寺前緊鄰圖河故道,規模宏偉,供殿巍峨,山門峻拔,前有崇邙橫臥,後有大河奔涌。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理學家、書法家及詩人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撰述的碑、銘、詩、賦,是中原河洛文化、尋根問祖的旅遊聖地。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馬負圖寺

來自網絡的圖片

龍馬負圖寺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也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發現地。該寺因有龍馬「負圖出於孟河之中」而得名,是中原河洛文化尋根問祖的旅遊聖地,也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發現地,中國易學文化的發源地,距今已有1600餘年。

主要景點

龍馬負圖寺過去規模宏偉,大殿巍峨,山門峻拔,由於歷代戰亂屢建屢廢,現在的寺為1998年修復。寺廟為三進院落:一進為山門,鼓鐘樓;二進為伏羲、文王、孔聖三殿,單檐歇山式琉璃吻獸磚木結構;三進為正殿——三皇殿

山門兩側分立「圖河故道」、「龍馬負圖處」兩通巨碑。三皇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內伏羲像居中,炎黃二帝塑像分列左右。殿右側塑有高3米的龍馬像。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學者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人撰述的碑銘詩賦。

寺院布局

山門兩側分立「圖河故道」、「龍馬負圖處」兩通巨碑。伏羲大殿是寺中的主殿,內塑伏羲聖像;殿右側塑有高3米的龍馬像。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學者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人撰述的碑銘詩賦。《周易》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相傳六七千年前,有龍馬身負「河圖」躍出黃河、神龜背負「洛書」浮出洛水,伏羲氏依「河圖洛書」演繹出陰陽八卦。據研究,河圖即指中原的山川地理圖,洛書則是龜甲卜文。

文物

負圖寺碑廊內刻有劉大鈞教授校點的《周易》經傳全文,其氣勢恢宏浩大。劉大鈞教授還為此碑刻經傳全文撰寫了一篇文辭優美的前言。羲皇殿另一側則鑲嵌有二十餘通宋、明、清三代著名理學家、書法家程頤、朱熹、邵康節、王鐸、張漢等撰書的碑、銘、詩、賦。這些碑刻對研究《易經》和書法藝術都有重要價值。

這裡北臨黃河,南依邙嶺,西望漢陵,東眺叩馬,懷念先祖,深感華夏文化源遠流長,實為一遊覽勝地。

建築格局

孟津縣委、縣政府積極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兩次投資五百餘萬元,重修龍馬負圖寺,以盡現其原貌。修復後的龍馬負圖寺,緊鄰圖河故道,占地40餘畝,規模宏偉,供殿巍峨,山門峻撥,登臨邙山鳥瞰寺院,天地之正氣,河山之靈秀,可一眼盡收。

該寺為三進院落結構:一進為山門,鼓鐘樓;二進為伏羲、文王、孔聖三殿,單檐歇山式琉璃吻獸磚木結構;三進為正殿--三皇殿,重檐廡殿頂結構,高台建築,明七暗五,殿高21米,寬30米,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內伏羲像居中,炎黃二帝塑像分列左右。

三人皆中華民族始祖,華夏文明的肇造者。大殿頂部據 《易經》"觀天象於天"語,底為天藍色,中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園圖,卦象黑白相間,中為金色北斗七星圖,斗柄迴轉,指寓四季。椐《易經》"時乘六龍以御天語",頂部兩側各繪龍三條,金四烏二。四角寫有"元"、"享"、"利"、"貞"四吉祥字。

龍馬負圖寺內現存最為珍貴的應屬石刻石雕。"圖河故道"、"古河圖"、"一畫開天"、"淵源"等,字跡蒼勁,刀法古拙,可謂稀世珍品,"伏羲聖像"、"伏羲廟全圖"、"三十六宮卦文雕刻",還有歷代易理學士撰寫並書的詩文碑碣,如程頤、朱熹、邵雍、王鐸、張漢等約二十餘通。

山門外威武雄壯、神氣可愛的石獅,山門內龍頭馬身,踏波而行的龍馬雕像,羲皇殿前的大型青石浮雕,中為先天八卦,上為雲天,下為海水,兩邊附龍攀鳳,玲瓏剔透,不失為雕刻珍品。

三十六宮之玄,八卦台之妙,玄機無限,自不待言。 現龍馬負圖寺羲皇殿巍峨高聳,文王、周公聖殿莊嚴肅穆,三十六宮樸實無華,鐘鼓樓金碧輝煌。前臨林茂草豐的邙山嶺,後靠奔騰不息的大黃河,處伏羲畫卦之地,置阡陌碧波之中,東臨八百諸侯會盟地、千年古剎白雲觀,西望炎黃祖籍平逢山、多奇多姿漢光武帝陵,河圖環繞,楊柳輕撫,流連徜徉,如詩如畫,令人心馳神往。

看今日寺內香火鼎盛,寺外車水馬龍,吸引了眾多海內外華人到此尋根朝聖。名聲顯赫的人根之祖,人文之源--龍馬負圖寺,正期待着能有更多仰慕它的後人來此點燃這世上最旺的香火。[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