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門香山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門香山寺位於洛陽城南香山(龍門東山)上,緊鄰龍門石窟。因「海東瑜伽之祖」圓測葬於此而被尊為韓國·唯識宗的祖庭。 香山寺的建置時間在公元690—700年之間。[1]

武則天稱帝時常駕親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白居易曾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並建造御碑亭,至今仍存於寺中。

香山寺已歷經1400多年的滄桑,一直以來法音綿延,香火熾盛。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復,借鑑唐代風格,對蔣宋樓,乾隆御碑亭,衣缽塔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保護。在原址上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游道等。

中文名: 香山寺

外文名: Temple of fragrant hills 향산사

地理位置: 龍門東山山腰

開放時間: 8:00-17:00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南省洛陽市

建議遊玩時長: 1小時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門票價格: 20元

著名景點: 御碑亭蔣宋別墅、九老堂

歷史沿革

寺院始建

香山寺始建於何時?唐人的詩文碑銘中未見記載,認為香山寺建於後魏的說法以宋陳振孫為最早,《洛陽縣誌》亦同意此說。清湯右曾在《重修香山寺記》中對此說作了進一步肯定:「考郡、縣誌皆不詳寺興廢所由,宋陳振孫為公(白居易)作年譜,謂寺在龍門山,後魏熙平元年(516年)建。按熙平元年明帝初改元,母胡太后幼得佛經大義,立寺建剎甚眾。《北史·明帝紀》熙平二年,皇太后幸伊闕石窟寺。酈道元生其時,注《水經》亦謂伊闕鐫石開軒、高甍架峰,並曰伊闕、曰龍門、曰香山,本同一地。意者石窟寺乃其先所命名,故未有以深考。陳氏博採諸家傳記,審定詳確,其言有據。依則寺之創於熙平其信然歟……」。

唐法藏《華嚴經傳記》卷一云:「地婆訶羅,唐言日照……以永隆初歲,言屆京師……以垂拱三年(68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無疾而卒於神都魏國東寺……聖母聞之,深加悲悼……香花輦輿,瘞於龍門山之陽,伊水之左,門人修理靈龕,加飾垂閣,因起精廬其側,灑掃供養焉。後因梁王所奏,請置伽藍,敕內注名為『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凌雲,石像七龕,浮圖八角,架親游幸,具題詩讚云爾。」文中的「龍門山之陽、伊水之左」系指龍門東山南端,可謂香山之陽。既未如此稱者,大概龍門東山當時還未有以「香山」稱之。《名勝志》云:「洛陽香山產香葛」,蘇頲《唐河南龍門天竺寺碑》亦云「山有香兮泉道蒙」(該天竺寺位於東山),因山產香葛而使香氣繚繞,故稱「香山」。香山寺之命名,可能與此背景有關。龍門東山正式稱「香山」大約在香山寺命名之後。

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與如滿和尚等人結成「香山九老會」吟詠於該寺的堂上林下,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遺命葬於香山寺如滿大師塔側。

清代重修

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這句詩摘自他當時所作的詩《香山寺二首》,被鐫刻在石碑之上,位於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着這塊石碑,已有兩百多年了。清末民國初年,香山寺又漸荒蕪了。

民國時期

1936年香山寺進行重新修建後,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而在寺內建一幢兩層小樓。蔣介石和宋美齡多次在此避暑,這幢小樓位於香山寺內東南側,被稱為「蔣宋別墅」。

當代維護

解放後,香山寺又進行了多次修葺。

如今,為了實施「旅遊強市」戰略,拓展龍門石窟景區的觀光項目,豐富香山寺的文化內涵,提升香山寺的旅遊品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洛陽市委、市政府及龍門石窟管理局依據《龍門石窟規劃》和《洛陽市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投資600萬元於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對香山寺的改造。

該改造工程從2002年年底到2003年四月上旬完成,歷時100天,創造了中國寺院速度之最。

這也是香山寺歷史上的第五次修復,新香山寺借鑑唐代風格,對蔣宋樓,乾隆御碑亭,衣缽塔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保護。在原址上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游道等。

如今經過第五次修復後的香山寺整個建築新舊一體,氣勢磅礴,與龍門西山石窟隔河相望,與龍門東山石窟,白園並立,香山寺接待中外遊客達五萬餘人,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參觀香山寺,給予高度評價,香山寺已成為龍門石窟景區又一處亮麗壯美,光彩奪目的景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