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眼蟻舟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眼蟻舟蛾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0—22毫米,翅展40-45毫米;觸角紅褐色,前翅灰褐色。卵長橢圓形,0.6毫米×0.9毫米。幼蟲頭暗褐色,胸足黑色,身體與腹足暗紅褐色。臀足特化為枝狀尾角,棲息時以腹足固定,首尾部翹起,形如舟狀。[1]

發生規律

龍眼蟻舟蛾1年發生6—7代,無明顯越冬。成蟲產卵於樹冠下部枝葉上,成不規則念珠狀排列,初孵幼蟲有群集性,老熟幼蟲在枝條、樹叉處吐絲結繭化蛹,繭黃褐色

為害規律:龍眼、荔枝、柑橘、芒果、咖啡、木麻黃、台灣相思樹,5~6月或9~10月幼蟲食害荔枝、龍眼、木麻黃等新梢嫩葉,嚴重時把葉片吃光。該蟲蟲口密度大時,易暴發成災。龍眼蟻舟蛾在海南年生6~7代,無越冬墊伏現象,1月有幼蟲活動,除1、6、7代歷期60~70天外,余各代50~55(天),幼蟲為害盛期5~9月,但也有例外,2001年10月底海南文昌縣幼蟲大發生把近千畝木麻黃吃光。成蟲趨光性不強,卵多產在樹冠下部枝葉上,卵期5~10天,幼蟲7齡,初孵幼蟲群棲在樹冠下枝條上,3齡後常在樹冠下部為害枝條,幼蟲老熟後固着在枝條、樹叉等處結繭化蛹。 [2]

分布與危害

龍眼蟻舟蛾是一種食葉害蟲,一般不會造成植株死亡。可它一旦大發生,對植株生長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在海南一年發生6-7代,多發生於高溫、濕度較大的5-9月。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可結合果樹的修剪或疏花、疏果、疏梢工作進行滅蟲,以減少蟲源。

(2)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