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眼的傳說故事
(一)荔枝奴
荔枝過即龍眼熟,健脾益智補血尤。
定志安神補腦心,古人食其甚講究。
舌攪華池坎納離,果中神品老弱求。
虎龍人鬼商家分,核末敷傷他方休。
寶玉口呷桂圓湯,兩次昏醒雲雨由。
(二)海南荔枝奴
艷冶豐滋荔枝奴,琬液醇和白乳羞。
滋補心氣安神果,益脾滋陰老弱求。
暈慌失眠常用它,白朮遠志龍眼肉。
核炭敷傷不見跡,鬢際傷處發滿頭。
形態採制
龍眼肉別名桂圓,屬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其樹高達10米。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成小薄片脫落。嫩枝有短柔毛。葉互生,雙數羽狀複葉,小葉2~5對。小葉片長橢圓形,長3~15厘米,寬2~4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狹,偏斜,邊緣全緣,葉面無毛,葉背粉綠色,無毛。3~4月開花,花小,黃白色,排成圓錐花序生於枝頂或葉腋;花序柄有銹色星狀毛;花萼5裂;花瓣5片;雄蕊通常8枚。7~9月結果,果實球形,直徑1.5~2.5厘米,成熟時外果皮黃褐色,略有細瘤狀凸起,肉有白色半透明肉質味甜的假種皮,假種皮包有光滑黑色的球形種子1粒。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等省區有出產。印度支那等地也有栽培。假種皮(果肉)於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用開水燙3~5分鐘,撈起曬乾或用火烤乾,去殼(外果皮),剝取果肉(假種皮),曬至乾爽不黏,備用;葉全年可采,多為鮮用;種子於剝取果肉時收集,洗淨,曬乾備用。
有關傳說
明代王象晉《龍眼》云:
何緣喚作荔枝奴,艷冶豐滋百果無。
琬液醇如羞沆溘,金丸的的賽璣珠。
好將姑射仙人產,供作瑤池王母需。
應共荔丹稱伯仲,況兼益智策勛殊。
古人食龍眼甚為講究。蒸透食。生者沸湯溜過食而不動脾,①生食腹脹;②取坎納離法。即五更放1枚龍眼入口,用舌齒將肉殼分開,吐核細嚼如沱,連津吞,汨汨咽下。如此操作共食9枚,需1小時許。服畢方起。然後在辰巳(7~11點)、未申酉(13~17點)及睡時,各吃一遍,每日4次,「勞證勤行,一丹自愈」。③玉靈膏法。龍眼肉配酸棗仁、柏子仁。水煎湯。治療失眠、心慌;遠志、龍骨配龍眼,治療健忘;龍眼核燒枯存性,研細末敷傷即愈,喉傷用筆管吹入,喉定止痛止血而愈。
傳說故事一
相傳從前,有一條惡龍住在東江。它到處殘害兩岸百姓,搞得人心惶惶。以前這裡雖然經濟落後,可日子很安寧、和平。自從來了這麼一條惡龍,人們的生活就沒有一天安寧。
有一天,當人們在田裡幹活的時候,這條龍竄進村子,有人看見龍把孩子抓走了。一時間,人們都非常擔心自家孩子的安全,就把孩子帶到田裡,一邊幹活,一邊照看。但這條惡龍不肯罷休,竟提出無理的要求:要村子每年送一對童男童女給它吃否則就要興風作浪,把村子淹沒。
正當村民束手無策,無力反抗之時,天上下來了幾個神仙。原來玉帝早就了解到江里惡龍的暴行,就從天庭派了幾個神仙下凡,要把惡龍抓上天庭問罪。任憑惡龍怎樣厲害,可最終也敵不過神仙。可惡龍不認輸,繼續跟神仙搏鬥。雷神氣憤極了,一個轟天雷就把惡龍的一隻眼睛打出來了。惡龍終於就擒了,可它的眼睛卻剛好掉到東江附近的一口井裡。
村民又恢復到往日的安寧、幸福。過了一段時間,那口井居然長出了一棵樹,樹上還結有一顆顆黃殼的果實。人們嘗了都感到甜爽可口,就把這些果實的種子在東江兩岸的山邊種上。不幾年,就長成了一個茂盛的果園。
後人就把這些果實稱做「龍眼」,把那口井稱作「龍眼井」,直沿用到今天。[1]
傳說故事二
古代江南某地有一個錢員外,年過半百膝下無子。錢員外連取三房妻室,總算在53歲時得了個兒子。晚年得子,合家歡喜,取名錢福祿。
小福祿嬌生慣養,又瘦又矮,10歲的他看上去仍像四五歲。遠房親戚王夫人對錢員外說:「少爺若要強身健體,非吃龍眼不可。」
王夫人講了有關龍眼來歷的傳說:哪吒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還挖了龍眼。這時正好有個叫海子的窮孩子生病,哪吒便把龍眼讓他吃了。 海子吃了龍眼之後病好了,長成彪形大漢,活了100多歲。海子死後,他的墳上長出一棵樹,樹上結滿了像龍眼一樣的果子。 在東海邊家家種植龍眼樹,人人皆食龍眼肉。
錢員外立即派人去東海邊採摘龍眼,並加工製作成龍眼肉,蒸給福祿吃。福祿果然身強體壯起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