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洞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洞街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東北部,轄區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70055人(2010年),轄內有龍洞村、六個社區居委會、廣東工業大學、廣東金融學院等十幾所大中專院校及廣東省林科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等多個科研機構,既是典型的城鄉結合地區,又是有名的教育文化區。[1]

中文名: 龍洞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地理位置: 廣州市天河區東北部

面 積: 11.7 km²

政府駐地: 龍洞東路219號

郵政區碼: 5100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70055人(2010年)

著名景點: 龍洞森林公園

車牌代碼: 粵A

行政代碼: 440106018

街道概況

龍洞村是龍洞街管轄的一條自然村,因當地原有九條小村莊,有九龍歸洞之形,故又稱龍眼洞村。龍洞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4000多年前,此處已有人類居住,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期的文物,唐朝貞觀年間已形成村落,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是迄今發現的廣州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之一,有「廣州第一村」之稱。民國年間,村民曾因支援討伐軍閥,獲孫中山題匾「保衛桑梓」。

經濟狀況

龍洞人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充分依託交通便利和轄區內大中專院校眾多的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高校配套產業和工業園區建設,龍洞商貿城、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工寓、龍洞商業廣場、匯東假日酒店、龍洞第一工業區和第三工業區、龍山工業園、龍洞汽配市場、在洞商業步行街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商業市場的相繼建成,提高了產業效益,村集體經濟收入從1998年的1200萬元增至2003年的6314萬元,預計2004年村的經濟收可達8000多萬元。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龍洞商業圈已初具雛形。

村的集體經濟壯大了,股份分配也逐年提高,集體福利越來越好:

「老有所養」:退勤的老人每月可領到230元的退勤補助;退休的幹部每月可領到800元退休金;

「失業補助」:失業的村民每月可領到150元的就業補貼;

「股份平衡」:通過發行項目股份,使低收入家庭有一筆穩定的收入,扶助了弱勢群體;

「病有所醫」:興建二級醫院——龍洞人民醫院,使村民享受就醫服務和合作醫療的優惠;

「教育為本」:投資1500多萬元必造龍洞小學,使龍洞小學晉升為市一級學校,還每年出資獎勵升入大專院校的村民子弟。

文化教育

龍洞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龍洞建村於唐朝貞觀年間,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有4000多年歷史的飛鵝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於龍洞,是氨今發現的廣州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之一,民間有「廣州第一村」之稱。龍洞村人傑地靈,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有粵曲、醒獅、書法等傳統的民間藝術,有新石器時代遺址、胡漢字、許大夫墓等文物古蹟,有龍眼洞森林公園、樹木公園等風景區,是著名的文化之鄉。龍洞地區有大中專院校13所,科研單位5個,在校大中專學生超過6萬人,是文化教育的密集區域,人文資源豐富。

龍洞轄區內文化設施齊全。近年來,龍洞村非常重視文化建設,投資一千多萬元建設了文化活動中心和文化體育廣場,其中文化活動中心占面積3500多平方米,配備歌舞廳、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書法室、健身室、體育活動室、老人活動室、曲藝社、棋牌室等10多個活動場所,擁有330多萬元舞台設備,2萬多冊圖書和34種報刊,電子閱覽室擁有全國文化信息管理資源共享工程系統,均免費向群眾開放,是廣州市首批「十佳」農村文化室和廣東省特級文化站。龍洞文化體育廣場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有面積300平方米的演舞台、1500個固定座位清涼謎語的大型電子屏幕、120米長的科普長廊以及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路徑、自動飲水機和休閒公園,設備齊全,環境優美,是廣東省優秀文化廣場。

文化活動在龍洞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街道文化站屬下有書畫協會、讀書協會、攝影協公、曲藝社、文博會等多個文藝團體。經常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具有龍洞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一年一度的社區文化藝術節、體育運動會、迎國慶賀中秋晚會、羊城之夏青少年時期活動、迎春文化體育周等文化體育活動都吸引了眾多轄區單位和群眾的熱情參與,群眾的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中受到了教育和薰陶,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文化在龍洞,正以和風細雨的形式滲入尋常百姓之中,改變着龍洞人的生活。

視頻

廣州市天河區龍洞街派出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