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萬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萬鄉隸屬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位於撫順縣東郊,東與通寺鎮接壤,南與琵琶鎮接壤,西與東湖鎮接壤,北與戴寺鎮奇隆鎮接壤。它離縣城15公里。轄區總面積50.77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底,龍灣鎮戶籍人口為34246人。

明代中冶直龍洞。清池灣岙場是一座古老的佛像城堡。1958年,鄉改公社。1984年,公社改為鄉鎮。2001年4月,龍洞鄉、瓦諾鄉併入龍灣鄉。截至2020年6月,龍灣鎮轄2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萬奧農場。

2019年,龍灣鎮有2家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經營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家。[1]

歷史

明朝中葉置龍硐場。

清置萬坳場,屬古佛坎堡。

民國初年,屬古佛坎團。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龍硐、萬坳2團改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龍硐、萬坳2鄉合併為龍萬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為龍硐、萬坳2鄉。

1949年,龍硐、萬坳2鄉合併為龍萬鄉。

1950年,分為龍硐、盤龍、萬坳、生產4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2001年4月,龍硐、萬坳2鄉合併為龍萬鄉。

區劃

2011年末,龍萬鄉轄萬坳、龍硐2個居民委員會,趙岩、華利、中和、協和、謝扁、羅橋、下井、自力、張灣、荷灣、五餘、程山、白英、月亮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個居民小組,183個村民小組。

2015年末,龍萬鄉轄白英、程山、荷灣、華利、羅橋、五餘、下井、協和、謝扁、月亮、張灣、趙岩、中和、自力等農業行政村14個,萬坳、龍硐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

截至2020年6月,龍萬鄉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萬坳場。[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萬鄉地處富順縣東郊,東臨童寺鎮,南界琵琶鎮,西接東湖鎮,北靠代寺鎮、騎龍鎮。距縣城15千米。 轄區總面積50.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龍萬鄉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南面多為山地,以丘陵為主。

氣候

龍萬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較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8.5℃。平均氣溫年較差25.5℃,最大日較差22.2℃(1965年3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320天,無霜期年平均350天,最長達362天,最短為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733.1小時,年總輻射115.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2.7天,最多達140天,最少為98天。極端年最大雨量l500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80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人口

2011年末,龍萬鄉轄區總人口3.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8人。總人口中,男性18096人,占52%;女性16704人,占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3萬人;有苗、侗、蒙古、回、布依等少數民族,共1740人。其中苗族102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8.6%。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22人。

2015年末,龍萬鄉居民戶數1.01萬戶,人口3.48萬人。

截至2019年末,龍萬鄉戶籍人口為3424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萬鄉財政總收入427.9萬元,完成任務的272.7%。其中地方一般預算稅收收入149.07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6.23萬元,增值稅0.94萬元,企業所得稅12.84萬元,個人所得稅2.48萬元。

2019年,龍萬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龍萬鄉耕地面積2.8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5.2萬畝,林地面積1萬畝。

2011年,龍萬鄉農業總產值29980萬元,比上年增長12%。生產糧食18923噸,其中水稻10991噸,小麥2804噸;黃麻種植面積300畝,產量6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500畝,產量507噸,其中花生157噸,芝麻11噸;蔬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7382噸。生豬飼養量6.4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22.2萬隻,年末存欄7.6萬隻;牛飼養量0.1萬頭,年末存欄400頭;家禽飼養量70萬羽,上市家禽60萬羽。生產肉類4347噸,其中豬肉3436噸,牛肉129噸,羊肉219噸;禽蛋563噸;畜牧業總產值14505萬元。

2015年,龍萬鄉地區生產總值3.6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8萬元。

工業

2011年,龍萬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040萬元,比上年增長18.8%。

金融

2011年,龍萬鄉金融產業各類存款餘額1.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52萬元。

電信業

2011年末,龍萬鄉電信業務收入62.1萬元。[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龍萬鄉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46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50人,年演出16場次,觀眾達3450人次;文化專業戶3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36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4個,建築面積840平方米,藏書2.1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獅燈、龍燈等。

2011年末,龍萬鄉有線電視台開通45頻道,有線電視用戶64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5年,龍萬鄉舉辦鎮鄉文藝演出等活動6次。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萬鄉有幼兒園(所)9所,在園幼兒58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7所,在校生2000人,專任教師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40人,專任教師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43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2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3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32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2.8%、4.5%、4.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

2015年,龍萬鄉九年制學校開設教學班級39個,有中、小學生1518人。龍硐九年制學校在校學生1061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萬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有29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1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萬人次,出院病人9.8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

2015年,龍萬鄉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5個,鄉村醫生25人。衛生院開放病床20張,有萬元以上設備9台。兒童免疫接種疫苗5911人(次),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11萬人,城鎮居民參加醫療參保62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龍萬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戶,人數108人,支出24.5萬元,月人均189元;城市醫療救助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8人次,共支出0.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5戶,人數951人,支出68.5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0人,支出2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7人,支出19.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88人次,共支出5.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20人次,支出11.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3萬元。

2015年,龍萬鄉納入農村低保1073人、場鎮低保36人,供養"五保"人員263人,生活救濟391人(次)。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345人,發放6065人基本養老金600餘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萬鄉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6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7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5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000件,征訂報紙6000份、期刊2000冊。

2011年末,龍萬鄉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520門,固定電話用戶5829戶,比上年增加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75%;移動電話用戶1.5萬戶,比上年增加5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48%。[5]

交通運輸

2011年,龍萬鄉縣道總長22千米;鄉道總長6.4千米;村道總長63.7千米;泥結碎石路長3千米,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龍硐場鎮興於明朝中期,據傳場東一山崖洞中有巨龍出現,故取"龍硐"之名。萬坳場成市於清朝初期,一萬姓人家居住於此,周邊農戶多到此交易,逐漸成市,並取名"萬家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首次合併龍硐、萬坳兩鄉為龍萬能鄉,鄉名由此得來。後幾經分合,直至2001年並鄉建鎮,定名龍萬鄉。

風景名勝

龍硐場原有文昌宮、天后宮、中和寺、高洞廟等寺廟,以及龍洞、爬岩寨、羅橋、銅鑼河橋等古蹟。現今除銅鑼橋保存較好,列為縣級文物外,其餘已難尋遺蹟。

銅鑼河橋位於華利村12組與月亮村交界處,建於清代中期。石橋橫跨銅鑼河,為5方孔、4墩平橋,橋高2.9米、孔跨2.1米。橋面由10塊長方巨石鋪成,長13.5米、寬1.9米;橋墩平面呈梯形,東北面四墩上立巨石分別雕刻龍頭、象頭各2尊,西南兩墩石上雕刻龍、象尾部;中部兩墩龍頭昂首挺立,形態威嚴,龍口一張一合,龍尾向上翻卷;兩邊象頭雕刻細膩,姿態祥和。石橋保存較完整,石刻生動,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