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葵(英語:Black Nightshade) 為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別名:烏甜仔菜、黑鬼仔菜、黑珠仔菜、黑店仔子、 烏仔菜、烏子茄、白花菜、老鴉眼睛菜、天泡烏甜菜、天天果、黑天天、苦葵、苦菜、牛酸漿、水茄、天茄子、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分布於東亞西亞熱帶至溫帶地區,中低海拔的平地丘陵都可見到他的蹤跡。

還記不記得在校園某些角落裡,經常有一叢長著如同黑色小番茄的植物。在學校玩累後,隨手摘下這些小黑果丟入嘴巴中,比起甜味,酸味更加強烈的野果滋味,想必也是不少人的夏日回憶。不過呢,如果各位知道這種植物叫做「龍葵」會不會突然反省自己亂吃野果的舉動呢?


目錄

形狀與特色

  • 莖:高 20~60 公分,莖直立,多分枝,基部有時木質化,有縱直稜線,沿稜被細毛;根圓錐形,淡黃色,多分枝,主根常木化。
  • 葉:葉互生,具柄;葉片卵形或近菱形,長 4~10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寬楔形,下延至葉柄,全緣或有疏波狀齒,無毛或被疏毛。
  • 花:四季皆可開花,花序為繖形花序,腋生,有 4~10 朵花,總花梗長 1~3 公分;小花梗長 0.7~1.5 公分,花梗下垂;花萼 5 裂,裂片三角形至卵圓形;花冠白色,徑 0.6~0.8 公分,鐘形,深 5 裂;雄蕊 5 枚,花藥狹長橢圓形,黃色,輳合,頂端 2 孔開裂;子房 2 室,花柱長,基部有絨毛。
  • 果實:果實為漿果,球形,徑約 0.7 公分,垂生,熟時紫黑色,基部有宿萼;種子近卵形,直徑約 0.15~0.2 公分。
  • 特性:一年生草本,高 20~60 公分,莖直立,多分枝,基部有時木質化,有縱直稜線,沿稜被細毛;根圓錐形,淡黃色,多分枝,主根常木化。葉互生,具柄;葉片卵形或近菱形,長 4~10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寬楔形,下延至葉柄,全緣或有疏波狀齒,無毛或被疏毛。四季皆可開花,傘形聚繖花序頂生,有 4~10 朵花,花梗下垂;花冠白色,鐘形,5 裂;雄蕊 5 枚,花藥頂端 2 孔開裂;子房 2 室,花柱長,基部有絨毛。漿果球形,徑約 0.7 公分,垂生,熟時紫黑色,基部有宿萼。種子近卵形,直徑約 0.15~0.2 公分。生鮮植物體及未成熟果實。誤食會造成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痙攣、呼吸麻痺等症狀。


相關訊息

 
龍葵+地瓜 原圖鍵結
 
香菇龍葵粥 原圖鍵結
 
龍葵炒蛋 原圖鍵結
 
麻油炒龍葵 原圖鍵結


衛福部食藥署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不能任意食用路邊野草,特別點名苦楝葉、美洲商陸、臺灣馬桑、及龍葵四項植物之中毒案例,呼籲民眾避免誤食。但「龍葵」為農村常見食用野菜,更是阿美族生活中不可或缺食材,消息一出引發嘩然。[1]


龍葵草是一種很親民的植物,它主要生於路邊或者荒地,在我國的各地都很常見。雖然常見,但是它的功效還是不容忽視的哦。在中醫的醫學上也發揮著它的小宇宙,通常都被用以藥用,所以它的藥用價值非常地高。龍葵草的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2]


雖然明白了龍葵鹼的毒性機制,但實際上龍葵鹼需要達到2mg/kg體重以上的劑量才有可能出現中毒症狀。以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也就是攝入0.12公克以上的龍葵鹼身體才會出現不適的反應,換算下來大概也得吃下五十顆以上的成熟果實才有可能中毒,其他含量更低的茄科植物就更不用說了。[3]


有些偏方,可不能亂信。不少人會煮一種叫龍葵的野菜,據說多吃,可以清涼降火、降血壓,不過專家說,龍葵含有一種龍葵鹼,具有毒性,過量會影響腸胃道和神經系統,可能造成噁心嘔吐,甚至致死。抓起大把野菜丟下鍋煮,再淋上蛋汁攪拌均勻,一點簡單調味,就能端上桌;這道野菜,常在菜園見到。[4]


阿美族女孩子被喻為龍葵,以顯示其實在和嫻淑,藉此吸引男性的青睞。在阿美族的節慶裡,長者會梳洗穿戴煮龍葵湯來祭祀神明,以祈求將來能夠豐收,然後在天一亮時再出門去播種。由於飲酒作樂引起的酒醉,也可以龍葵湯來作為解酒飲料。就中醫的說法,龍葵具有解熱、利尿、解毒之功效,雖然煮食後無毒性問題,但過量會有嘔吐、拉肚子或喉嚨不適等症狀。[5]


光果龍葵(Solanum americanum Miller)為茄科、茄屬的草本植物,由於成熟果皮光滑黑亮,所以稱為光果龍葵,是普遍分布於熱帶及溫帶的農業雜草。另有一種相似種的龍葵(Solanum nigrum L.)較不常見,一般簡易的判斷方法是,光果龍葵果實的宿存花萼反捲,而龍葵則不反捲;而且龍葵的果皮暗黑色,並不發亮。[6]


根據一篇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論文,用水煮(攝氏100度),對龍葵鹼沒有影響,用微波爐,則可降低龍葵鹼含量15%,而如果是油炸,則需要達到攝氏170度,才可將龍葵鹼完全破壞。所以,台灣常用的入湯,汆燙和炒食,對龍葵鹼是一點影響都沒有。所以,儘管華視新聞播放了一個值得讚揚的食安警告,但是,它對想嘗試龍葵葉的人,卻可能是一個致命的建議。[7]


 黑甜仔菜,是鄉間、郊區常見的野菜,與之同雞肉、香菇、魷魚乾一起煮成粥,味道苦中帶甘,豐盛而甜美 ... [8]。
 
 烏籽菜,雖然帶點苦味,但先苦後甘。 搭配肉絲的鮮甜加以平衡,既不搶味,又能好入口! [9]


參考文獻


  1. 龍葵吃了會中毒?正解:煮熟可安心吃!. 上下游 News&Market. 2019-07-03 (Chinese (Taiwan)). 
  2. 我是龍葵!雖然我很土,可我的價值超乎你想像. 每日頭條. 2016-10-27 (Chinese (Taiwan)). 
  3. 有鬼躲在黑色的果實中?—「龍葵」. CASE 報科學. 2018-10-04 (Chinese (Taiwan)). 
  4. 龍葵有毒傷身 吃過量恐致死. 華視新聞. 2016-11-27 (Chinese (Taiwan)). 
  5. Facebook  原住民野味菜-龍葵
  6. 痞客幫  光果龍葵
  7. 龍葵葉一定要煮熟吃?. 科學的養生保健. 2016-11-30 (Chinese (Taiwan)). 
  8. 愛料理 icook  黑甜仔菜粥
  9. 【厚生廚房】  麻油龍葵炒肉絲

相關視頻


道地野菜「龍葵」又稱黑甜仔菜
龍葵(扣子菜), 可食用又可藥用

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皮膚濕疹多用龍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