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鼻腔結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鼻腔結構

來自 外科醫生 的圖片

中文名:鼻腔結構

科 室:耳鼻喉科

鼻腔結構:鼻是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覺器官鼻腔是位於兩側面顱之間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軟骨為基礎,表面襯以粘膜和皮膚而構成。鼻腔是頂狹底寬、前後徑大於左右兩側的不規則的狹長腔隙,前起前鼻孔,後止後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方經鼻孔通外界,後方經鼻後孔通咽腔。每側鼻腔可分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兩個部分。 [1]

鼻腔結構概述:

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有鼻孔與外界相通,後連通於鼻咽部。

鼻腔結構鼻腔的解剖結構:

鼻腔前部為鼻前庭,內被以皮膚,生有鼻毛,起濾過作用,為易發生癤腫處。後部為固有鼻腔,襯以粘膜,可分為嗅部和呼吸部,有嗅覺及溫暖濕潤、淨化被吸入空氣的作用。鼻旁竇位於鼻腔周圍的顱骨內,為含氣的空腔,與鼻腔相通,其粘膜與鼻腔粘膜相連。鼻腔發炎時,可蔓延到鼻旁竇,引起鼻竇炎。鼻旁竇參與濕潤和加溫吸入的空氣,並對發音起共鳴作用。

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圍成的擴大的空間,內面襯以皮膚,生有鼻毛,有滯留吸入塵埃的作用,此外皮膚與軟骨膜緊密相貼,所以發生癤腫時,疼痛甚劇。鼻前庭的前部相當於鼻尖的內角處,有一向外膨隆出的隱窩,稱為鼻前庭隱窩,常為癤腫、痤瘡好發之處。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後的部分,內壁為鼻中隔。固有鼻腔後借鼻後孔通咽,其形態與骨性鼻腔基本一致,由骨和軟骨覆以粘膜而成。每側鼻腔有上、下、內、外四個壁。上壁(頂)較狹窄,與顱前窩相鄰,由鼻骨、額骨、篩骨篩板和蝶骨構成,篩板的篩孔有嗅神經穿過,下壁(底)即口腔頂,由硬齶構成。內側壁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軟骨共同構成,鼻中隔多偏向一側,偏向左側者多見。

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匯聚吻合叢,稱黎氏動脈區或克氏靜脈叢。約90%的鼻出血(鼻衄)發生於此,臨床上叫易出血區。外壁構造複雜,由鼻骨額突,淚骨,篩骨,齶骨垂直部和蝶同翼突等組成。鼻腔外側壁(鼻甲切除)外側壁上有三個突出的呈階梯狀排列的、略呈貝殼形的長條骨片外覆粘膜,稱鼻甲。

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叫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間隙分別叫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的後上方的凹窩叫蝶篩隱窩。各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間隙叫總鼻道。切除中鼻甲後,在中鼻道中部可見一個凹向上的弧形裂隙叫半月裂孔,裂孔上方的圓枕形隆起叫篩泡。在中、上鼻道和蝶篩隱窩有鼻旁竇開口,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

鼻腔呼吸區粘膜的無纖毛柱狀細胞表面有豐富的微絨毛,粘膜下層含豐富的粘液腺和漿液腺及杯狀細胞,能分泌大量的粘液和漿液,對空氣起到調濕作用。鼻腔呼吸區粘膜面積較大,其固有的上、中、下三個鼻甲及相應的三個鼻道亦增大了粘膜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粘膜下毛細血管豐富;當冷空氣進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血管象暖氣片一樣對其起到加溫作用。

據測試:0℃的冷空氣經鼻、咽進入肺部,溫度可升至36℃,與人體正常體溫基本接近,可見鼻腔對冷空氣具有明顯的加溫作用。

參考來源

  1. 鼻腔結構, 外科醫生,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