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鼠尾草(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鼠尾草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鼠尾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SalviajaponicaThunb.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調經,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黃疽、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不調,痛經,瘡瘍癤腫,跌打損傷。[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鼠尾草
漢語拼音:Shǔ Wěi Cǎo
別名:坑蘇、紫花丹《浙南本草新編》
性味:味苦、辛,性平
毒性:無毒《別錄》
功能:清熱利濕,活血調經,解毒消腫
主治:用於黃疽、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不調,痛經,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鼠尾草

拼音名:Shǔ Wěi Cǎo

別名: 坑蘇、紫花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季採收,洗淨,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間坡地、路旁、草叢、水邊及林蔭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

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40-60cm。莖直立,四棱形。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複葉;葉柄長7-9cm;葉片長6-10cm,寬5-9cm。莖上部為一回羽狀複葉;此短柄;頂生小葉披針形或菱形,長可達10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長楔形,邊緣具鈍鋸齒,側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近無柄。輪傘花序,每輪2-6花,組成伸長的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花梗短,被柔毛;花萼筒形,二唇形;花冠淡紅、淡紫、淡藍至淡白色,冠筒筒狀,冠檐二唇形,上唇橢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邊緣有圓齒;發育雄蕊2,外個,花絲短;花柱外伸,先端呈不相等2裂。小堅果橢圓形,褐色,光滑。花期6-9月。

化學成分

全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馬斯里酸(maslinic acid),乙基-β-D-吡喃半乳糖甙(ethylβ-D-galactopyranoside)。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調經;解毒消腫。主黃疸;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不調;痛經;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鼠尾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鼠尾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