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鼓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鼓城鄉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北部,川陝交界的米倉山南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06°28′,北緯32°34′ 。

鼓城鄉原名干河鄉,一九九二年九月八日,干河鄉更名為鼓城鄉,轄6村42社。[1]

歷史沿革

鼓城鄉原名干河鄉,清嘉慶年間,在鄉境內元山坪設立寬灘訊司廳至宣統末年。清末民初,干河鄉除一部分屬回岔堡,大沿堡所轄外,其餘全屬西關堡所轄。一九三三年紅軍又在這裡建立鄉蘇維埃政權。一九四五年旺蒼立縣以後,干河屬英萃鄉轄四堡、六堡一部分和五堡全部分。新中國建立後,一九五O年十月,干河正式成立鄉人民政府,轄6個村,42個居民組。一九九二年九月八日,干河鄉更名為鼓城鄉,轄6村42社。

基礎設施

由於鼓城鄉地處旺蒼北部邊遠山區,所以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於其他鄉鎮,但是經過歷屆鄉黨委、政府和全鄉廣大人民的共同努力,鼓城的基礎設施得到巨大改觀。20世紀70年代,英鼓公路的修通使鼓城與外界的聯繫加強,二00三年英鼓公路的擴建進一步改善了鼓城的交通條件。在一九九九年至二00二年時旺(四川. 旺蒼〉南(陝西南鄭)路"鼓冷"段的修築則大大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二000年八月,鼓城終於照上了高壓電,解決了照明問題,使鼓城告別了無電的歷史,二000年到二00二 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終於架設兩公里管道解決了場鎮2000多人的飲水問題。"村村通" 工程的實施,使場鎮及其附近村社看上了有線電視,豐富多彩人們的文化生活。

自然地理

由於地殼的變化,干河境內3公里河段的河水 從河床下流走,終年乾涸,只是漲水時才能從河面流幾天,固干河得名。總面積為135.81平方千米,總人口3365人(2017),境內群山疊翠,水清林茂,幅員遼闊,有着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各種地形分布交錯,地簇差異顯著,林地面積大,山峰壯觀,溝整縱橫,形成高、中、低三級階梯狀分布。[2]

經濟發展

通過調查統計,二00二年鄉GDP達到878萬元,人均GDP1916 元,農業總收入達到771萬元,鄉鎮企業生產值達到150萬元,農民純收入1320元,增加了150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324噸,人均占有糧食522公斤,鄉財政收入實現29.75萬元,年增長7%, 同時在穩糧保吃飯的基礎上,發展特色農業,以乾果、中藥材、蠶桑、烤煙為重點,突出產業化和規模化,關外三村以蠶桑、烤煙為主,關內三村以乾果、中藥材為主。每年新植被或改造桑樹10萬株,蠶繭產量達1000擔以上,發展烤煙200畝,實現收入40萬元,其次狠抓旅遊經濟的發展,以每年新增個體戶3-5戶,發展旅遊副產業1-2家為基點,每年可實現收入5萬元。

社會文教

一九九九年,鼓城實現普九達標。全鄉共有中心校一所,村小六所,有教職工40餘人,在校學生近700人。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和學校狠抓教育事業,為社會和上級學校輸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資源優勢

鼓城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及旅遊資源。動物有金彪、狐狸、猴、黑熊、灰羊、明鬢羊、大紅又鳥、金雞、娃娃雞等;植物有紅豆杉、天麻、杜仲、蘭花等珍稀植物:礦物有大理石、長石、花崗石等。鼓城境內有鼓城山省級森林公園,七里峽省級自然資源保護區,七里峽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正申報米倉山國 家級自然資源保護區。境內十萬餘畝的原始森林。[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