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潭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潭公園

黑龍潭公園是在昆明市北郊的一個古老的風景名勝區。 黑龍潭公園由古建築群和「龍泉探梅」兩大景區組成。清人碩慶題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正是公園景觀特色的寫照。[1]

中文名:黑龍潭公園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雲南昆明

著名景點:黑龍宮

最佳遊玩季節:12-2月

景區特點

黑龍潭風景名勝區,主要有龍泉下觀、上觀、梅園、水景園、桂花園、精品園、杜鵑谷、紅楓林和烈士墓等十餘個景區。清代嘉慶年間碩慶題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點出了黑龍潭風景名勝的主要景觀特色。

黑龍潭有深淺兩個池,碧泉若鏡,兩池,間有一石橋。圍池石欄建於明景泰四年(1454年)。深池即黑龍潭,又名清水潭,呈圓形,四周砌石堤,面積600平方米,水最深15米,清澈的泉水由潭底湧出;淺池位於深潭的東北面,泉水水色微黃,稱渾水潭,面積2600平方米,水深0.5米。清渾兩泉僅相隔數步,水色迥異,一清一渾,似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兩泉水面相接,兩泉的魚卻互不越潭,形成"兩水相交,魚不往來"的異景奇觀。潭邊建有觀魚樓、黑龍宮。[2]

主要景點

黑龍宮

緊靠龍潭邊的古建築群即"黑龍宮",俗稱為下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景泰四年(1454年)世襲黔國公沐氏,重修黑龍宮。黑龍宮三進四院,綠樹森森,古樸幽雅,正殿供龍王,配殿供水族等塑像。2000年11月3日黑龍潭清水池有大量金線魚游出,昆明新聞媒體作了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黑龍宮已恢復為古蹟遊覽區。

上觀景區

上觀又稱龍泉觀。龍泉觀山門拱門牌坊,上書"紫極玄都"。黑龍潭上觀分為雷神殿、北極殿、玉皇殿、三清殿和長春真人、通妙真人祠等5進 13所大小院落,整個建築群順山勢由南向北層層升高。第一層紫極玄都山門,第二層雷神殿,第三層北極殿(現為祖師殿,側面為斗姆閣),第四層玉皇殿,第五層三清殿,重重殿宇有配殿和廂房。天師殿、三豐殿、長春真人祠、通妙真人祠、休偃、庖()房宇,均南北排列。

龍泉探梅

雷神殿前通道兩側,有兩株植於元代的孔雀杉,東面一株尤為繁茂,樹高26米,胸徑1米,西面一株於1979年遭雷擊後已枯萎,現僅存約 10米的樹身及新發的枝幹。甬道兩側近"紫極玄都"牌坊的兩株是奇異的扭柏樹,一株左扭,一株右扭,俗稱"左扭柏和右扭柏",兩株柏樹胸徑均在1米以上,右側一株於1984年被雪壓倒折斷,僅剩6米高的枯樹樁。碑亭東面,有一梅園,俗稱東 花園。白梅、紅梅、綠梅及臘梅等多個品種,梅樹老態龍鍾,枝幹橫蜷,都是百年的古梅,冬末春初幽香一園。

唐梅、宋柏、明茶

北極殿前,東側有唐梅,西側有明代的茶花,居中的是宋柏。

1、唐梅:唐開元天寶年間,道安和尚由大理羅筌寺雲遊昆明,手植兩株梅花。到清嘉慶年間,兩株古梅"樹身腐爛,中若玲瓏,旁發柔枝", 1923年兩株唐梅自然死去,現留下一株的四分之一支幹,雖經千年風霜,仍然枝幹虬結蒼勁,蜿蜒橫陳,臥如龍眠。現存唐梅,為唐梅支幹上的"旁發柔枝"。這株歷經千歲風雪的奇花,千百年來為人們讚不絕口。清道光年間阮元的《詠梅詩》:"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玉斧曾遭雲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既寫黑龍潭的千歲梅花,千尺龍潭,又敘雲南歷史,對春風先到的彩雲之南,充滿讚譽之情。

2、宋柏:位於北極殿前,高28米,胸徑1.4米。古根盤結,枝葉茂密。此外,玉皇殿前還有一株宋柏,高25米,胸徑1.25米,高聳雲霄,枝葉繁茂。

3、明茶:植於明代,品種為早桃紅,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樹高8米,胸徑0.25米,每逢歲寒,其它茶花尚含苞欲放,這株早桃紅已千朵盛開,十分艷麗。

唐梅、宋柏、明茶合稱黑龍潭"三異木"。郭沫若1961年游黑龍潭時曾賦詩一首,讚美黑龍潭的"三異木":"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驚醒唐梅睜眼倦,陪襯宋柏倍姿雄。崔嵬筆立天為紙,婉轉橫陳地吐虹。黑水祠中三異木,千年萬代頌東風。"

梅園景區

梅園景區位在上觀古建築的北面,東臨三清殿,西至龍泉路,南接桂花園,北抵杜鵑谷。梅園總面積28.5公頃,種植地栽梅28個品種,1700株,培植梅樁2000多株。1994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命名為"龍泉探梅",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

"龍泉探梅"分為梅花盆景園景區、梅花品種區、果梅區和賞梅區4個景區。梅花盆景園景區:又稱梅花藝景區,園入口處立有高4米,寬1.6米由4塊青石壘疊而成的"梅韻"石碑,園門為青綠色園林建築牌坊。園內有毛澤東《沁園春.詠梅》詩牌,展出有數百盆珍稀古梅盆景。園內建有"文化齋"閣廊。梅花品種區,位於梅園山腰,上連紅楓林,下接藝景區,園內匯聚全國梅花珍稀品種12個,優良品種70個。梅花品種區建有梅花品種展廳、接待室和爬山廊。

賞梅區,在梅園西北側,至公園後大門。賞梅區依山傍水,有水榭亭廊及噴泉。花開時節,入園賞梅,有"且喜東湖春來到,紅梅萬樹一齊開"的景觀特色。果梅景區,匯集了滇中、滇西、滇南果梅樹2000多株,分片栽種,果梅花素潔芳香,花期早,花開時雪梅香濤,令人浮想聯翩。梅園四周遍植松、竹配景,把梅的風骨,松的堅貞,竹的氣節融於一園中,形成"歲寒三友"景觀。

紅楓林區

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黑龍潭風景名勝區營造了"迎香港回歸紀念林"。林區占地2公頃,共種植紅楓樹2000餘株,立了石刻紀念碑。每逢深秋,半山紅葉隨風搖曳,滿山映紅。

杜鵑谷

杜鵑谷緊連果梅區,"龍泉探梅"北面的山谷中,占地8公頃,種植杜鵑10萬多株,清明前後,滿山滿溝杜鵑爭奇鬥豔,呈現花海景觀。

雲南昆明黑龍潭公園

昆明黑龍潭公園的景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