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鱗秕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鱗秕藤 |
黑鱗秕藤,是一種屬於棕櫚科的植物,生於海拔580-800米的熱帶森林中,其中在中國國內分布雲南南部。
基本內容
英文學 名:Calamus flagellum Griff var. furvifurfuraceus S.J.Pei et S.Y.Chen
中文名:黑鱗秕藤
學 名:Calamus flagellum Griff. var. furvifurfuraceus S. J. Pei et S. Y. Che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形態特徵
長鞭藤(原變種)攀援藤本,叢生,帶鞘莖粗4-5厘米,裸莖粗2-3厘米。葉羽狀全裂,長約2.5米,頂端無纖鞭;羽片等距或近等距排列,闊劍形,長65-80厘米,寬3.5-5.5厘米,中脈粗壯,兩面及邊緣被刺狀剛毛;葉軸背面中央具l列單生的爪狀刺;葉柄粗壯;托葉鞘凋存;葉鞘上被極不相等的密集單生或有時合生的薄片狀漸尖的近成橫列的刺,葉鞘及其上面的刺、葉柄及葉軸上多少被鱗秕。
雌雄花序同型或異型,長達4-5米或更長,二回分枝(雄花序基部有部分三回分枝),頂端具長的爪狀鞭卜;一級佛焰苞長管狀,多少具爪狀刺,縱裂並在頂端撕裂成纖維狀,有幾個分枝花序,長70-80厘米,每側有3-4個小穗狀花序,二級佛焰苞狹管狀漏斗形,斜截,一側延伸為三角形的尖並成撕裂狀;小穗狀花序長10-25厘米(雌的稍長),之字形曲折,每側有15朵花。
小佛焰苞為不對稱的寬漏斗形(雄的)或漏斗形(雌的);雄花總苞杯狀,稍短於各自的小佛焰苞;雄花長8-10毫米,寬3毫米,外彎並半伸出於小佛焰苞;花萼裂至中部成3裂;花冠不及花萼的2倍長,幾全裂成3裂片;雌花的總苞托為單側杯狀,幾乎伸出於小佛焰苞;總苞杯狀,幾乎全陷入總苞托中;中性花的小窠明顯半月形;雌花圓錐狀卵形,急尖,長約7毫米;花萼卵形,短3齒裂;[1]花冠披針形,急尖,稍長於花萼。果被扁平;果實卵球形,長3-3.8厘米,直徑2-2.2厘米,基部稍圓,具急尖的短喙,嶙片12縱列,中央有溝槽,有不明顯的草黃色或暗色的內緣線,邊緣齧蝕狀。種子卵球形,長2-2.2厘米,直徑1.3厘米,基部稍圓,頂端鈍,橫斷面近圓形,表面有細窪點,合點孔穴淺而不明顯,胚乳深嚼爛狀,胚基生。花期5-6月,果期12-1月。
葉下部的羽片2-3片成組着生,向頂部則漸為近等距排列;葉鞘及其上面的刺、葉柄及葉軸上均密被黑褐色鱗秕;果實較小,橢圓形,長2.5-3厘米,直徑1.3-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80-800米的熱帶森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在雲南南部。